2014-2015学年吉林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4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1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5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4分)
2.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3.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
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椐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2.单选题(共10题)

5.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6.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③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
7.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9.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
10.
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一书中把***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下表中的四个阶段,下列相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时期
阶段
关键词
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以前
探索时期
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
形成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
国民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成熟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
曲折时期
无产阶级文化
文化大革命
 
A.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大革命
11.
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
B.
C.
D.
12.
新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学校向人民大众敞开
B.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3.
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
B.民族乐派: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
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14.
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选择题(共2题)

15.

《容闳自传》记载的事实中,作者亲历的可能有
①为编撰《四库全书》提供资料      ② 记载早期留美学生的思想变化
③ 记录了与曾国藩的交往与感受     ④ 向李鸿章建议创办轮船招商局

16.

《容闳自传》记载的事实中,作者亲历的可能有
①为编撰《四库全书》提供资料      ② 记载早期留美学生的思想变化
③ 记录了与曾国藩的交往与感受     ④ 向李鸿章建议创办轮船招商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