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
(3)材料三中***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选择其中的任一时期,对其融入世界的状况进行评价并说明原因。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
(3)材料三中***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选择其中的任一时期,对其融入世界的状况进行评价并说明原因。
2.
欧洲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变化。由于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主教相对峙的一种新教;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由于有了内心的信仰,人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缚于那些繁缛的圣事之中,不需要那一套繁缛的教阶制度和教会仪式,每个人凭着内心的信仰就可以得救。
(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材料二是欧洲宗教改革中两位著名人物的言论,概述两者的核心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变化。由于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主教相对峙的一种新教;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由于有了内心的信仰,人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缚于那些繁缛的圣事之中,不需要那一套繁缛的教阶制度和教会仪式,每个人凭着内心的信仰就可以得救。
(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材料二是欧洲宗教改革中两位著名人物的言论,概述两者的核心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
2.单选题- (共14题)
3.
明代冯梦龙原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市民阶层的兴起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市民阶层的兴起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4.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直接效果是( )
A.促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D.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确立 |
6.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
A.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
C.发现自我,追求人身自由 |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
7.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 B.天主教会地位下降 |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 D.宗教改革如火如荼 |
8.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9.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美国学者格鲁弗·威尔逊说:“用艾萨克·牛顿的词句所说明的运动三大定律,但却是以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衣服是牛顿的,身体却是伽利略的。”按他的意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的提出者是伽利略 |
B.伽利略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奠基者 |
C.“科学巨人”牛顿名不副实 |
D.经典力学是两人通力合作的成果 |
12.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A.经济现代化方面 | B.器物现代化方面 |
C.制度现代化方面 | D.思想现代化方面 |
13.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 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14.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
15.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
B.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
D.“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
16.
《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录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 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 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 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 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