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3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智者学派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相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材料三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材料三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2.
(10分)
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是他们的代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摘编自《17-18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比较》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进行了尝试,中国资产阶级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4分)
(3)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2.单选题(共24题)

5.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这里所说的“第一期”,指的是
A.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B.曾国藩等发起的洋务运动
C.张謇“实业救国”D.康有为等发起的维新变法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7.
以下有关希腊智者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初  ③工商业发展 ④平民地位的提高⑤个人主义的成长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8.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 琪罗《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B.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D.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9.
古代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可能是何时的商人()
A.东汉B.唐末C.北宋D.明初
10.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11.
某学生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段话。其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是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12.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  (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13.
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形成这种诗歌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
A.科举制度助长了吟诗的风气
B.现实动荡影响了创作风格
C.史学出现了用诗歌写作的倾向
D.西方民主思想渗透到文艺作品
14.
(题文)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15.
“人的尊严在历史上受过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神给人类安排的地球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低等生物同祖同源!第三次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材料中的省略号处的内容应该是
A.施莱登的细胞学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6.
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B.“树墩”是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
D.“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
17.
新文化运动中,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两方面都显示其重要意义的是
A.《敬告青年》B.《狂人日记》C.《文学改良刍议》D.《文学革命论》
18.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在政治上实行
A.人民民主制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D.民主共和制
19.
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
①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首先高度关注的是
A.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工人问题D.武装斗争问题
21.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22.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3.
下列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局面
B.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人才断层局面
C.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D.高等院校升学考试制度得到完善
24.
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
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25.
一般来说,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就是生活。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A.拜金主义泛滥B.对“理性王国”失望
C.理想主义盛行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
26.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所说的他的作品是
A.《唐璜》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7.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8.
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与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周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假如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准确的是
A.孔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与“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3.选择题(共12题)

29.

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英语普及   ③人力资源丰富  

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⑤铁矿资源丰富   ⑥交通运输发展较早.

30.

测量小组要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先量得树的影子长12米,接着在树的附近直立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量得竹竿的影子长1.2米.这棵树的高度是多少米?

31.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如果存在函数g(x)=kx+b(k,b为常数)使得f(x)≥g(x)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则称g(x)为f(x)的一个承托函数,现在如下函数:①f(x)=x3;②f(x)=2x;③f(x)= {lgx,x>00,x0 ;④f(x)=x+sinx则存在承托函数的f(x)的序号为(   )

32.

“珍惜和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依据是(  )

33.

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

34.

印度的加尔各答成为全国的麻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35.

某工地有一块长1800米,宽600米的长方形空地,根据下面的比例尺,先计算再画出空地的平面图形.

36.

解方程.

18:x= 1423 ;             4734x=12

37.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判断对错)

38.

已知i为虚数单位,复数z= (1+i)21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

39.

0<x12 时,4x<logax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40.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5.5厘米,货车和客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2:3,求货车的速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