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30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成就
14世纪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
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
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饶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宋代的书院对学生们的德行修养十分看重,在士大夫们对“不教而择人”的科举制度的批判中,书院成为理学家们追求实现理想教育的场所。理学家们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书院在为国培养贤才方面,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要求学生德智双修。学生广泛阅读书院提供的儒家经典学说、理学著作、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等,在阅读过程中反省内心,健全人格。……宋代书院历来培养的杰出学子最后都会为朝廷效力,但更多是的投入州县之学、地方书院作为地方教育、教化民众的庞大力量,在当时书院能培养这种综合型人才也是相当值得嘉奖的。
——摘编自赵然《书院德育的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道德学说在英国流行,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1801年,英国下院通过《学徒工健康与道德法案》,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学生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也要接受培养勤奋习惯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构建了“培养理性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英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和英国德育思想的不同。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在稷下学宫的兴盛时期来到齐国,担任“祭酒”,与诸子争鸣礼学。荀子认为:“礼者,人道之极也”。礼可“救患除祸”,因为礼能“明分使群”,所谓“礼者,贵残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并不把礼的内容简单地看成个人的修身养性,回复本心,而将礼当做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在荀子看来,孔孟“礼”的弊端是是抽象地谈礼的心性修养,为此他提出“非礼无法”的社会控制规范体系。荀子的礼思想以科学态度和理性主义填补了儒学在社会治理上的空白点,他应该被定位为儒家的创新者。
――摘编自陈晓声等《论荀于之礼与孔孟之礼的同异》
材料二 近代维新派普遍认为,荀子礼学,不讲大义,而惟等级、身份为重,束身寡过,拘牵小节。梁启超说“荀子之礼学,由今日以前权力压制之天下之宪法也”。康有为认为,荀子的礼学只能是在乱世之时,无法达到太平世的“大同”。历代经师,皆盘旋苟礼肘下,乃至传孔子真学之“大同”的礼学渐绝于世。他们出于政治的考虑,团体性地、有组织地将苟礼学视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一切反动学术的源头并不遗余力地予批判。
――摘编自康廷山《清代苟学史略》
(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之礼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认识。

3.单选题(共23题)

4.
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这体现古希腊
A.否定宗教信仰
B.忽视道德作用
C.崇尚人文精神
D.重视人民主权
5.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6.
著名学术大师贝内德托·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中说“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一切历史都成了现代史。”下列历史事件的对应关系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
A.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B.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
C.智者学派与浪漫主义文学D.理性主义的发展与经典力学
7.
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一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一口号旨在说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重商主义”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D.研究经济理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8.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种做法(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9.
孔子要求人们“敬鬼神而远之”,把人们从对天神迷信,转向了对人际亲情的反思;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灵魂是最高尚的。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
10.
1576年法国思想家博丹发表了《国家六论》提出国家主权理论,国家主权是民族利益的集合体,代表国家主权的君主或者一个集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法律限制,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在当时该理论(  )
A.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B.体现出反对教权主义的特点
C.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
11.
卢梭提倡情感至上,他认为思考着的人必定是一个痛苦的动物,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这说明他(  )
A.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D.代表着社会底层的利益
12.
“他们追求现世的享乐,崇尚冒险精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下列对材料中“他们”评价合理的是(  )
A.否定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出现D.否定等级权威崇尚理性
13.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4.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
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由此可见,明代小说在当时(  )
A.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B.成为民众启蒙重要材料
C.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D.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15.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京剧源于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剧
B.“同光十三绝”体现京剧走出国门
C.“八亿人口八个戏”反映了京剧艺术的再次全面繁荣
D.中国第一部电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就表现了京剧唱腔魅力
16.
以下是樊树志所著《中国历史十六讲》第九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
A.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不拘格律的文人骚客
C.宋明理学与异端思想D.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
17.
罗马教皇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宣布为“异端邪说”。连马丁·路德也讽刺哥白尼说:“今天喜欢卖弄聪明的人总爱选出一些新花样,并且认为凡是自己干的总是好的。只有傻瓜才把整个天文学推翻呢!”。这表明(  )
A.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本质相同B.宗教改革与科学进步背道而驰
C.自然科学阻碍宗教改革的开展D.自然科学有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18.
阅读下表,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美苏两国开始了空间技术领域争霸B.美苏两国开启了太空大战时代
C.美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全面反超苏联D.美苏冷战推动了空间技术发展
19.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赞美国“每年物产及制造货件,共银一亿一千万元,可观
其国丰盛矣。其水师武备甚善,屡与英国交锋获胜……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魏源旨在(  )
A.宣传美国民主制度B.分析战争失败原因
C.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反思中国社会问题
20.
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明确讲过,他们并不是完全否定孔子,而是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
他们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文化运动(  )
A.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
C.完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D.批判传统并且打倒传统
21.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土地革命,人人平等D.创立民国,共享民主
22.
***在该著作中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
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该著作(  )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3.
下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
B.复旦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
C.邓小平已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图片里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希望工程”援助
24.
“一方面,人们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另一方面,战争、经济恐慌等给人们
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能体现上述社会状况的文学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玩偶之家》
25.
透过下面两幅美术作品,我们能够体会出画家(  )
A.对未来生活的绝望B.注重表现人的感情
C.对底层社会的同情D.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26.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这说明(  )
A.完善的文献和考古文物印证了信史B.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
C.“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D.历史研究必须有明确和完整的记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