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2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子监是唐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有学习儒家经典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学习专门技术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的律学、书学、算学。唐代制订了严格的措施管理国子监学员,如规定生徒在学三年,不回家探望父母,学校必须以道德训喻,勉之归觐等。国子监学员所学内容主要有《礼记》、《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孝经》、《论语》等,与进士、明经科的考试要求基本一致。学校每岁向礼部荐送参加科举考试者,如学业不佳而多年不堪荐送,或荐送后屡年落第,则往往要被学校解退除名。唐代前期,进士及第而享文名者,大多由监生徒出身,主考官在取舍中,也有意偏重生徒。
——摘编自《国子监的源起和发展》等
材料二: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备注: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三: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提出了“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为此决定增加高等学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学院50所,师范学院25所。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以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区为重点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次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华东师范大学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国子监和晚清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的背景。综上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国之初,为了休养生息,除基本沿用秦朝军制外,实行“军士复员”、“戍卒岁更”等调整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兵源充足。
汉武帝即位后,在军制上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他增设“期门、羽林”两支宫廷禁军,在北军原有兵力的基础上增设“中垒”、“屯骑”“步兵”、“虎贲”等八校尉,统率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精锐部队;在北部边境采用“移民实边”政策,并实行“军屯”,调发上卒担任屯戍;在各地设置四十几处铁官,动员人力、物力从事铁兵器生产,推广使用射程更远、更具杀伤力的“弩”;为了支持对匈奴的攻伐,他将国家财政纳入战时轨道,垄断自然资源,实行“盐铁官营”,重赋于民,增加税收;对军人盗用军需物资、将领违抗战令、虚报军功、“取民家物”等罪行进行严惩。
——摘编自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军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时军制改革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阿登纳政府的外交部国务秘书的瓦尔特・哈尔斯坦建议制定一项东方政策,被称之为哈尔斯坦主义。主要内容是:联邦德国政府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民主德国为主权国家,除苏联外,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凡是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若是再与民主德国建交,联邦德国将认为这是不友好的行为,将导致同联邦德国外交关系的中断。
——《当代世界史:1945-1992》徐天新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
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
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
有特殊的责任。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
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
——《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哈尔斯坦”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东方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袁崇焕的青年时代,正值明王朝统治日趋腐朽之际。有感于国家的衰败,袁崇焕自幼好读兵书,学习用兵救国之术。他中进士后授职福建邵武知县,仍对东北边境的战况非常关心,常常同一些曾经卫戍辽东的退役将卒讨论辽境的地理和防御状况,向往有一天自己能投笔从戎。
材料二:天启二年(1622)正月,袁崇焕奉例入京朝觐,御史侯恂慧眼识英雄,荐焕为兵部职方主事,负责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刚到任所,便深夜单骑出关了解地形,回来后便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时称宁、锦大捷,桂、率教功为多。忠贤因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崇焕遂乞休。中外方争颂忠贤,崇焕不得已,亦请建祠,终不为所喜。他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袁崇焕历史悲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崇焕功过。

2.单选题(共4题)

5.
有学者认为:“近代的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
A.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B.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
C.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
D.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
6.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这一政策转变(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7.
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南方织成的布,多水运至北方销售。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地区间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C.水路运输发达,沟通南北D.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8.
16世纪后期,罗马教皇派遣许多欧洲传教士远赴中国传教,如利玛窦等。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旨在
A.传播西方先进自然科学B.联络海外天主教徒以对抗伊斯兰教势力
C.推动海外扩张,增加教会财富D.扩大天主教会势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