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学则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学则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2.
世界体系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条件。
(3)材料三反映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有何变异?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贸易关系中的相关史实,从经济角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两重影响。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24年 |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
1825年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1842年 |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口” |
1849年 | 英国废除《航海条约》,并完全征服印度 |
拿破仑三世时期 |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
1860年 |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
——根据人民版《历史必修2》整理
材料三 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才真正诞生。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规则,有些最惠国条款明文把第三国写作“其他基督教国家”。——《“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形成世界市场的主要条件。
(3)材料三反映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有何变异?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贸易关系中的相关史实,从经济角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两重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3.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里克利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下列改革措施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有()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
④创立“陶片放逐法”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
④创立“陶片放逐法”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4.
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A.A
B.B
C.C
D.D
| 史实 | 结论 |
A |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
B |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
C | 《十二铜表法》 | 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法的起点 |
D |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
A.A
B.B
C.C
D.D
5.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6.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以上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A.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8.
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
9.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10.
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的。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蒲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12.
“所谓经济规则是经济时代的镜子和代言人,相当忠实地反映这个时代的现实和愿望。”最能反映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发展需求的经济规则是( )
A.成立特权贸易公司 | B.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
C.对出口商予以补贴 | D.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 |
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
C.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
D.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
14.
R.R.帕尔默认为“他(卢梭)用文学作品,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可见卢梭的文学作品,体现了()
①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②人类平等的观念,推动法国大革命
③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①对理性的质疑,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②人类平等的观念,推动法国大革命
③人民主权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15.
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 ),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 )应该填的是
A.诗经 |
B.楚辞 |
C.唐诗 |
D.宋词 |
16.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④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④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7.
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
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 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
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 |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大环境的影响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