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1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
——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在英国那些被商品货币腐蚀了的贵族地主、乡绅们早就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在“羊踩过的泥巴就会变成黄金”的诱惑下,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从1688年起,政府也颁布法令公开支持圈地直到1845年运动结束。圈地运动在消灭领主制和小农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据有关文献记载,耕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播种机代替撒播等等。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张謇主张从底层做起搞地方自治,认为救国应以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基础,逐步达到地方自治,并在其家乡江苏南通付诸实践。自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不仅养活了数十万人,而且将南通带入近代工业先进的行列;为提高民众素养,他陆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共36所学校逐一创办;为缓和社会矛盾,他兴办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包括养老院、育婴堂、济良所、戒毒所、贫民工场、游民工厂、栖流所等无所不包;同时为了移风易俗,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阅报社、妇女宣讲会、通俗教育社、公园等社会文化实业。这一别具特色的社会改革方案被后人誉为“南通式自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南通以“新”、“模范”、“现代”闻名于世、影响甚巨。
——据王敦琴《传统与现代:张謇经济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所实践倡导的“南通式自治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南通式自治模式”。

2.单选题(共11题)

4.
在古代雅典,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必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誓旨在
A.宣扬平等原则B.防止官员腐败
C.增强责任意识D.追求司法公正
5.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特权
C.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D.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6.
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
7.
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为突破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做出的努力是
A.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8.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9.
“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10.
自1949年至2008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但其中1961年,1967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导致下降的共同因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三大改造未完成
11.
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的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上观念产生的影响是
A.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
B.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12.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13.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4.
国民革命动失败后,***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