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人认为:机器进口(指向中国出口),恐非西国之福,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销一匹。销路即阻,出货必减,将来船行受亏,姑且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将倒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中国近代史材料选编》
材料二: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三:(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列强对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持何态度?为什么?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的情况怎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材料一:英国人认为:机器进口(指向中国出口),恐非西国之福,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销一匹。销路即阻,出货必减,将来船行受亏,姑且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将倒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中国近代史材料选编》
材料二: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三:(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列强对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持何态度?为什么?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的情况怎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2.单选题- (共18题)
3.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A.彰显资本主义民主原则 |
B.保留本国旧专制残余 |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D.避免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
4.
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表达了“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这说明1787年宪法
A.确立了美国的邦联政治体制 |
B.反映了美国面临着经济困境 |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
D.体现了美国各种势力的妥协 |
5.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材料中“地上的平衡”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D.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
6.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 | B.1843年 | C.1858年 | D.1860年 |
7.
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
D.“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
8.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9.
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
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 | 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 |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
10.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农业生产的衰落 | B.自然经济的瓦解 |
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11.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
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
12.
1980年4月8日,人民公社的牌子首先在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乡(现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被摘下来。它反映了
A.向阳乡人民率先解放思想 |
B.农村基层的政治体制改革 |
C.广大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 |
D.中国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
13.
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上述法律
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
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 |
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14.
德国文学家海涅把马丁・路徳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
15.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业著作,从此书中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按地力、节气播种的方法 |
B.粟、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栽培方法 |
C.曲辕犁等农具的应用技术 |
D.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方法 |
16.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D.“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
17.
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中,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
D.研制成功“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
18.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②形成初、中、高三级国民教育体系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首次提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①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②形成初、中、高三级国民教育体系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首次提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③ |
19.
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祸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印象派 |
D.现代主义 |
3.选择题- (共3题)
20.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表示密闭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CO2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21.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表示密闭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CO2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理活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