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株洲二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0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
材料二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请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并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
(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生产力里边当然包括科学在内”,开始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归为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1940年,***同志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他要求广大干部都要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否则“就不算是一个最好的革命者”。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技的进步要依赖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解放运动在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极为明显。
请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材料中关于社会进步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1)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4.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5.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不能反映他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冲击教会的权威
6.
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广泛民主思想B.法治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D.理性主义思想
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论及政府的建制原则时认为,行政官身上具有三种不同意志,个人意志、行政官团体的意志与公意。当政府权力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时,团体意志和个人意志结合,此时的政府是最活跃的;当政府权力掌握在每一个公民自己手上时,政府的活跃度最低。……当政府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个人手中时,团体意志离公意最遥远,政府越有可能滥用权力。据此可判断卢梭认为
A.民主制是完美的政体形式,能更好地提高政府效率
B.君主制导致政府效率低下,不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
C.君主制集中体现公共意志,也有其存在的实际价值
D.民主制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能更好地体现公共意志
8.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0.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宋朝风俗画的发展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D.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昌盛
11.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主张对中国文化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主张
A.推动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B.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C.有利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D.猛烈抨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12.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其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权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生
D.富国、强国
13.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14.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权主义B.民粹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
15.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