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
材料三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l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 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
材料三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l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 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 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 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通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教育发生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 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 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通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教育发生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1946年9月 30日法庭宣布:判处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苏、法、加、新、澳、荷、印、菲等11个国家,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 日,共开庭800多次,有400多位证人出庭作证。近800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最后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判处20 年和7年有期徒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纽伦堡判和东京审判的共同特点。
(2)与巴黎和会相比,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具有怎样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材料 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1946年9月 30日法庭宣布:判处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苏、法、加、新、澳、荷、印、菲等11个国家,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 日,共开庭800多次,有400多位证人出庭作证。近800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最后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判处20 年和7年有期徒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纽伦堡判和东京审判的共同特点。
(2)与巴黎和会相比,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具有怎样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设想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谈话的意义。
材料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设想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谈话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4题)
6.
“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材料表明雅典的民主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
7.
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对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徳国
A.发展社会主义具有空想性 |
B.摆脱了封建专制传统 |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
D.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
8.
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法国—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这里的“根本问题”是指
A.法国经济十分落后 |
B.建立稳定的民主政治 |
C.大革命群众基础薄弱 |
D.外来武装力量的干涉 |
9.
有人说:“对于两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这里的“历史坏境”主要是指
A.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长 | B.满汉官僚矛盾尖锐 |
C.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 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
10.
《东北日报》报道:“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经济垄断的结果 | B.该报可能是解放区的出版物 |
C.美国商品涌入,排挤国货 | D.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所致 |
11.
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沈同衡在抗战结束后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题目《欢迎会》谈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党希望以军事来商谈和平建国问题 |
B.重庆谈判之中的军事威胁的气氛较浓厚 |
C.国民党借和平之名蠃得部署内战的时间 |
D.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 |
12.
在1949年12月16日同***谈话时,斯大林曾说:“考虑到雅尔塔协定,有关协定要在形式上保留”,但同时他重申,“苏联军队也可根据‘中国方面的请求’实际上撤离。”这反映出斯大林的主要意图在于
A.以老大哥的身份来有限度帮助新中国 |
B.与新中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 |
C.要求新中国在政治立场上与苏联一致 |
D.严格遵循雅尔塔体系的规则 |
13.
“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传统观点认为,农村的男孩偏好是为了解决劳动力、 增加收入和养老问题。材料反映问题实质是
A.传统社会思想落后 | B.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
C.宗法制影响深远 | D.封建社会赋役沉重 |
14.
据《金石萃编》所收“宗正官当”瓦当,“都司空瓦”等,知宗正属官有“都司空令丞”为主管宫殿建筑的瓦当制作手工业的机构与官吏,叫“东园匠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以“东园匠令丞” 为少府所属十六令丞之一,颜师古注“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该材料主要表明
A.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异常发达 | B.民间手工业遭到官营手工业的排挤 |
C.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体系较为完善 | D.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中分工细致 |
15.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批准成立的总理衙门“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这说明总理衙门
A.主要负责外交和通商事务 | B.推动了中国政治变革 |
C.是清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 D.在近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 |
16.
1980年6月,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悄然摘下,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向阳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村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
C.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7.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从法律上承认那些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神圣的个人权利,这种观念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它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但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据此可知,韦伯认为
A.宗教改革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
B.近代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 |
C.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宗教改革 |
D.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
1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属于“第二次反思”结果的是
A.联俄联共 | B.中体西用 | C.变法维新 | D.革命图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