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扬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7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卢梭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的自然状态中存在着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种种障碍,阻力已经超过了每个人在那种状态下为了生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既然无法产生新的力量,而仅能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那么人类便没有其他的生存办法,只有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才得以克服这种阻力,通过一个唯一的动力将他们发动起来,使他们协调合作。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明确提出,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的时候,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因此,只有公共意志才是最高的人民主权,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由于明确人权的最高体现是公共意志,自由的事业就成为公共的事业,由此就产生了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公开性和很高的透明程度。在卢梭看来,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在此之上不允许再有一个指挥者,因此一切决策均需以公共意志为准,公开地进行。
——摘编自刘宗绪《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种种障碍”在当时的法国主要指什么?“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体现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主权的本质,概括卢梭对人民行使权利提出了哪些限制。
(3)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三中“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2.
启蒙和救亡,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头,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自由、独立、平等。当把这种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社会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五四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
材料二 学生爱国运动在政治上的空前胜利,当然冲击了旧政府和政府所维护的旧传统的权威感和控制性,使启蒙能凯歌行进。从当时的文献和之后的各种回忆录看,都是说,五四学生运动之后,青年们思想和行为大为解放,他们得到了空前鼓舞,于是努力于冲决各种传统网罗,“介绍西洋文化,攻击封建思想”,以取得自己个体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本来,以西方的个人主义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集体主义,就是陈独秀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纪霖《现代中国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前后的“启蒙与救亡”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他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复杂的思想来因和理论源泉。从历史程序上看,首先应把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九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看做是“民生主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思想前导。同时,孙中山在制定“民生主义”学说的时候,一再提及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并以它与“平均地权”相比拟。其它如王莽之王田,王安石之青苗也在孙中山的研究之列。而中国近代进步思想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志,是他们都“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孙中山当然更是这样。他在帝国主义诞生的时代,接受和提出了避免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其中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亨利·乔治的著作、学说,几乎为孙氏完全吸取过来。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满以为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时候了,到处游说,但在社会上层得到的只是冷淡和讪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派打击和阻挠他,资产阶级冷漠和不支持他,农民阶级不了解他。这时候,孙中山得到了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并重新解释了他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中突出揭发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要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侵略。与此同时,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政纲。在土地政策上,前期游移未定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这时正式确定下来。当然,孙中山民生主义后期的这种进展,不意味着他已脱离其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未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他一生保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尊敬和同情。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理论来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阻碍因素,并说明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内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九百年多年来,王安石变法一直引人注目,充满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宋史》在分析北宋中期财政状况时指出三大问题:一是辽夏威胁,长期作战,岁费弥加;二是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三是制度上中书、枢密、三司各自为政,各不相知。
熙宁变法失败,宋神宗和王安石无疑都有责任。宋神宗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则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但就事论事,就法论法,这些新法本身却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这次变法,不该是这个结果。
——以上材料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根源。王安石想通过变法达成的“良好愿望”是什么?哪些措施“很替农民着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谈谈其对当下中国改革的启示。

2.单选题(共17题)

5.
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信仰得救B.反对基督教统治
C.追求思想自由D.提倡阅读《圣经》
6.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真正知识”主要是指
①对自然规律的探究    ②对城邦民主的探讨
③对原始宗教的皈依    ④对道德和理性尊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7.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及说明,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断是
A.东汉已出现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B.石经比较粗糙历史价值较低
C.雕版印刷和拓印石经的原理相通D.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达极致
8.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笑话文学发展的现象。冯梦龙曾笑尧舜汤武是“十字街头小经纪”,笑佛道经典是“干屎橛的渣儿”,笑孔子的道学文章“平白地把好些人都弄死”。这种现象
A.表现了文学创作高雅化倾向B.代表了失意文人的情感诉求
C.反映了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9.
在京剧里,曹操被普遍认为是“奸臣”,他的脸谱通常被勾成白色,加枣核眉、三角眼;也有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改勾为剑眉、凤眼, 使他的脸谱具有了“两面派”的功能——待人接物时一团和气,施计害人时阴险可怕。由此可见京剧脸谱
A.其创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B.其表现内容遵循历史事实
C.被赋予了道德评价的功能D.重个人审美而轻集体审美
10.
在电影《星际迷航》里,飞船通过弯曲前后的时空,从而达到光速飞行甚至是超光速飞行。引力波的发现让这一切变得不再是想象。引力波是现代物理学某一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这一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量子论
C.万有引力定律D.相对论
11.
《大国崛起》有一段解说词,“(英国)专利最早产生于16 世纪,但在16 和17 世纪申请专利并不常见。自18 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专利给予发明者约15 年左右的保护期,在此期间,他的发明受到保护,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专利的产生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专利保护体现了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激励
C.专利申请的普遍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专利的发展有利于保持英国的技术优势
12.
达尔文评价拉马克 (进化论的先驱)的贡献时说,“他第一个使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假定的可能性: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一切变异是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而不是由于神的干涉而发生的”。列宁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这些论述共同强调进化论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自然科学B.冲击宗教神学
C.提出生物变异D.揭示自然规律
13.
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由此可以看出林则徐
A.对当时的外部世界了解深入B.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C.彻底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虚骄D.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
14.
严复认为:“夫君权之轻重,与民智之深浅为比例,论者动言中国宜减君权,兴议院,嗟呼!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共主之美制,是大乱之道也!”由此可以推断严复旨在
A.倡导开启民智B.推行君主立宪
C.要求削弱君权D.主张社会进化
15.
胡适在谈到文学革命时提出:“我们认定文字是文学的基础,故文学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文字问题的解决……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这表明胡适
A.肯定了白话文运动的重要价值B.认为文字改革是文学革命的目标
C.混淆了文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D.纠正了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16.
***曾经说,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之前,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最可能出现于
A.B.
C.D.
17.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下列属于“新事业”的是
①实行按劳分配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
作家高洪波回忆某一年的情景时提到:“我们一大群军人骑在大宅院的屋脊上,向夜空中的繁星中寻找那一颗美妙的星辰。这正是70年代初期的绝佳风景。”与此情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9.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有学者指出:“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时代转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恢复高考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     ②有利于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③有利于重建人才选拔的公平与公正 ④有利于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
《剑桥世界近代史》中表述,“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人实际上在文学中有两大歌颂的典范即两组‘ ’的样板。在西塞罗和维吉尔(注:古罗马学者)的旁边,我们必须并列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形象。”上述文字空缺部分最准确的内容应该是
A.法制B.古典C.平等D.理性
21.
卡扎明认为某种风格的文学“使得在功利主义时代干枯的气氛中日益衰退下去的国民的敏感性重新振作了起来,并且按照和人们的生活主旨相称的价值,重新建立起了一种平衡和一种更加健康的秩序”。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