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2.简答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7题)
4.
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
A.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 |
B.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 |
C.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 |
D.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5.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A.使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
B.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 |
C.主张美国苏联全面对抗 |
D.预示着美苏冷战的即将到来 |
6.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梭伦颁布解负令;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 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 |
B | 亚里士多德倡导中道;孔子推崇中庸 | 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 |
C | 两宋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 | 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 |
D | 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出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 | 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 |
A.A |
B.B |
C.C |
D.D |
7.
“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呈部注册,遵照奏定商律办理.”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
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
8.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文章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这一评论发表的背景是
A.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
B.受苏东剧变影响国内改革停滞不前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0.
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年代 | 高等教育 | 中等技校 | 中等师范 | 中学 | 小学 |
1975 | 32.6 | 34.4 | / | 39.3 | 45.0 |
1980 | 23.4 | 37.2 | 26.0 | 39.6 | 44.6 |
1985 | 30.0 | 38.6 | / | 40.2 | 44.8 |
1990 | 33.7 | 42.4 | 52.4 | 41.9 | 46.2 |
1995 | 38.5 | 48.3 | 62.8 | 45.2 | 47.5 |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