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7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西方
15~16世纪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我国药学成就之大成
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布鲁诺宣扬“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
17~18世纪
徐光启从澳门延请西士,募购西洋火炮;黄宗羲写成《明夷待访录》;康熙设置南书房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洛克发表《人类理解论》;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赠送英国“君主号”战舰模型等
19世纪
“一口通商”体制;鸦片战争后,签订一系列条约;“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开始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美国工厂已达数十万家;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方针
 

——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整理

上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农业革命始于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随着美洲贵金属涌入西欧,货币贬值,英国羊毛和粮食价格飞涨,而同期农业雇工的工资提高幅度较小,使得乡绅、贵族竞相采取雇人放牧的圈地制经营方式,以减少开支。英国革命后,议会通过立法废除骑士领地制及一切与之相关的封建捐款和义务,土地日益集中。这些大土地所有者资金雄厚,增加投入,为新肥料、农业机械的应用奠定基础。大农业的确立、新的耕作制度的采用及农业机器的推广,使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逐步建立起来,英国农业革命完成。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材料二 中国农业自鸦片战争后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嬗变。晚清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兼并,但大量并购土地的多系官僚、军阀和豪强,他们在兼并土地后仍采用封建租佃制,农业效益较低。新政期间,政府因缺乏足够财力和传统势力的阻碍,很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农业技术改革进展缓慢。结果,新式农业始终也没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英国农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改良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改革的结果。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中央权阉横行。地方藩镇跋扈,朝政混乱,政府赋税供办之地只倚江南八道。唐宪宗于805年登基后,启用干练有为之人担任度支、盐铁转运二使,整顿漕运,使江淮米至渭仓。改变过去由地方州府负责的两税征收权,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各地的留用数额。调整纳税物的折价标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折算纳税,改革钱物上供、送使、留州的比例,削减地方的留用额,增加国家的上供额。此外,它还下令罢除了诸道两税外榷率,政府再三颁发诏旨,重申“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针对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冗食日滋的现状,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百姓如遇天灾人祸,则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以济民命。所以后世史家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太宗、玄宗和宪宗)。”
——摘编自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苏联向中国提供多笔贷款,涉及金额50多亿旧卢布。1950年至1953年间,中国通过这些贷款从苏联购置了60个步兵师的装备和590架飞机。1951年,中苏达成协议,规定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陆军通用武器和弹药的特许权,并提供技术资料、武器样品及派遣专家来华指导生产,商定苏联援助中国建立飞机修理厂。中国选择了18种苏式枪械、火炮及弹药作为仿制对象,随后开始大规模生产苏式武器。鉴于美军飞机轰炸给志愿军后勤补给所造成的巨大困难,苏联3个航空兵师直接投入空战,使美军再无法对鸭绿江地区实施轰炸任务,并负责保护志愿军的后方交通运输线。这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必要保障。
——摘编自薛海玲《朝鲜战争中苏联对华军事援助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历史作用。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震动朝野。换约后第三天,光绪帝颁发朱谕称:“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艰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谕旨颁发后,臣工纷纷上奏,递条陈,谋求国事。两月后,光绪又颁布“因时制宜”上谕:“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署理直隶总督称:“此诚我中国自强之一大转机也。”康有为等人盛赞:“薄海臣民,捧读王言,破去拘索(牵)之光,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波,人人可以昌言新法。”
——摘编自张海荣《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颁布的两条谕旨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颁布谕旨的背景及作用。

3.单选题(共17题)

6.
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
条款
内容
第八表第二条
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二十一条
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八表第二十四条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
第八表第二十三条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
 
A.具有原始色
B.体系比较完备
C.民刑不分
D.具有理性色彩
7.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
B.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C.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8.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9.
从巴黎公社成立到其失败的时间里,先后有21人担任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但无一人连续任职,5月15日成立的第三届军事委员会的7人中,只有3人担任国民自卫军的营长以上的职务。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政治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B.践行了“主权在民”思想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0.
1950年,美国操纵第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向新中国禁止运输武器、弹药、原子能材料、石油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的决议。这材料表明
A.新中国外交环境较恶劣
B.美国对华政策开始变化
C.西方达成联合制华共识
D.联合国未能促进世界和平
11.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12.
明朝后期和清代,银两和铜钱都是合法货币,但白银可自行铸造,在使用时受形状、成色、衡器影响很大,结果银、钱比值未按官方规定保持稳定,长期处于大幅度波动之中。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
A.扰乱了国内市场的秩序
B.打击了商人的不法贸易
C.冲击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3.
据《唐语林·贤媛》载,唐玄宗时宫廷女官柳婕妤的妹妹,“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一种印花染色)……后渐出,遍于天下”。由此可知,唐代
A.棉纺织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B.手工业出现新的技术工艺
C.官营手工业实行技术垄断
D.外来纺织技术得到了应用
14.
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
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
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15.
1492年4月,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并正式授予哥伦布和他的继承人以“唐”的尊号。据此可知,“圣大菲协定”
A.是哥伦布远航的根本动力
B.约束了哥伦布行为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侵略性
D.权责明确推动探险
16.
1867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
A.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
B.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
C.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D.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
17.
19世纪末,科举状元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和苏纶纱厂,此后,他们在上海、苏州等地先后创办了7家商办纺织企业,这就是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他们的这些行为
A.有利于改变当时的传统观念
B.推动了政府对轻工业的投资
C.打破了当时陈旧的社会秩序
D.扭转了民族工业的被动局面
18.
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B.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C.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威胁
D.在半殖民地环境中难以壮大
19.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20.
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C.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21.
1951年11月,政务院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为革命干部、工人、农民开设的工农速成中学纳入正规学校系统。该决定
A.借鉴苏联经验发展人民教育
B.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C.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D.脱离中国国情制约了教育发展
22.
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
A.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B.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
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