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6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3)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新的观点?
3.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单选题(共18题)

4.
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B.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
C.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D.WTO使全球一体化形成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6.
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7.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周髀算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士这条路可走,加上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与名优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使此文学体裁更加辉煌。此观点
A.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百态B.说明社会动荡是小说盛行的关键原因
C.侧面证明科举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D.表明元曲的发展与时政密切相关
10.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11.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评价( )
A.***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12.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习兵战不如习商战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4.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5.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
16.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样板戏”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地位
D.“二为”方向对艺术的指导作用凸显
17.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该入学履历反映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18.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促成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开始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19.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20.
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A.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1.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3.选择题(共3题)

22.~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Lily?

    ~I think it’s than English.

   
23.~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Lily?

    ~I think it’s than English.

   
24.~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Lily?

    ~I think it’s than English.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