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75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 正如美国宪政评论家所说:“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单选题(共27题)

3.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
C.小国寡民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4.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5.
《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法史的开端,弥足珍贵。下列表述正确揭示《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
A.商品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B.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C.万民法替代公民法的起点D.罗马奴隶制走向繁荣的标志
6.
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
A.主张国家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个人权利
C.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D.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7.
有人认为:19世纪德国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德意志
①联邦制保证各诸侯地位平等 ②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③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④消除了专制主义传统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即位后,利用自己国王的地位培植亲信。1770年他启用诺思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辉格党被完全抛在一边。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政党政治遭受打击
B.内阁制已遭到破坏
C.立宪政体出现危机
D.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人身安全B.实现三权分立原则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D.确保法院权力中心地位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12.
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转移”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14.
英国思想家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写道:“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作者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 )
A.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视而不见B.没有变革西方社会的可行性方案
C.未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角度思考D.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的批判
15.
列宁后来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我们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作的‘副产品”顺便便解决了”。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和平法令》
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C.颁布《土地法令》
D.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6.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谋求与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D.积极地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17.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18.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9.
明代以白银为缴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
C.使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0.
中国古代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最有可能不是宋朝的是( )
A.“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B.“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C.“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市坊整齐”D.某富商夜闻“民间酒楼”有“丝竹声笑之声”
21.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A.因地制宜
B.适时播种
C.使用绿肥
D.精耕细作
22.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指开发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23.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工业革命的成果
D.手工业的发达
24.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主要是指
①欧洲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  ②殖民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③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
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26.
罗素说:“在新教国家不久就比旧教国家有了大得多的思想自由,这是因为新教国家中牧师的权力较小的缘故。”材料反映出宗教改革
A.确立了政治自由原则
B.否定了以神为本的世界观
C.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
D.使欧洲陷入封建割据状态
27.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 一 1624 年)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意在说明这些发明( )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B.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D.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
28.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纪念某位科学家诞生300周年的演讲中说:“他确实解读了苍穹之谜。并且他相信,运用同样的沉思中的想象力,他也能解读上帝的秘密,解读神明预定的过去与未来事件的秘密。”这位科学家解读的“苍穹之谜”和“上帝的秘密”
A.直接推动近代天文学的革命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29.
“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

3.选择题(共5题)

30.小李同学静静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思考如何能减小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以下状态中,他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  )
31.小李同学静静地站在水平地面上,思考如何能减小自己对地面的压强.以下状态中,他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  )
32.

Who give it_________you?  (  )

33.

Who give it_________you?  (  )

34.

下列人物不属于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