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三中高二上期12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4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
(2)根据材料,面对如此状况,中国有哪些阶层作出了反应?
(3)各阶层应对中国面临的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
(4)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2.单选题(共16题)

2.
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场景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二十四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4.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水力织布机
B.改良了蒸汽机
C.研制成了发电机
D.发明了内燃机
5.
彼特拉克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 )
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
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6.
有一天,甲乙二人在街上相遇,甲说“今天天气转凉了,不是好天气”,而乙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相似的观点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认识你自己”
7.
在《波斯人信札》中,孟德斯鸠通过一位在法国旅游的波斯贵族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他认为,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们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孟德斯鸠主张推翻专制实现共和
B.孟德斯鸠并不否定国王的存在
C.孟德斯鸠认为国王应通过行政权为人民服务
D.孟德斯鸠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8.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9.
“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见证一下火药、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 可以证明这一点。”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停滞、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
B.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它们未在本国充分发挥作用
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
D.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
10.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科学
C.民主D.革命
11.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2.
(2008年海南历史卷)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3.
***:“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党和国家执政能力
B.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C.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 )
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D.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旗帜
15.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成果发展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建成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16.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凭借其作品《蛙》荣获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推动他不断探索,写出高水平文学作品的因素有(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对“文艺黑线专政”的批判
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④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
C.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

3.选择题(共2题)

18.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商业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一些电视台只盯着收视率,不顾节目的质量,甚至背离社会道德,产生了不小的社会负面影响。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19.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商业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一些电视台只盯着收视率,不顾节目的质量,甚至背离社会道德,产生了不小的社会负面影响。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