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4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就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然而,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沉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4分)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2分)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6分)各有什么样的行动?(6分)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5题)

3.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
4.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B.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C.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5.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6.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文中的“他们”意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8.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据此可知
A.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参与者
B.广大民众没有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C.文艺复兴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文艺复兴内容只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9.
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窜,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这反映了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
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
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10.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一现象说明戏曲
A.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D.为文人写作提供素材
11.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现代信息技术
12.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13.
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B.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轻工业。”
14.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①“双百”方针遭受曲折②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④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楚,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为此,党和政府提出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双百方针”D.推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6.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7.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把握历史规律B.考证历史事实
C.描述历史现象D.分析历史原因

3.选择题(共2题)

18.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9.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