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在广大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国家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涉及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何特点?保障这一民主形式实施的是哪部法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在广大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国家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涉及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何特点?保障这一民主形式实施的是哪部法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人民网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农历网《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通过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获取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哪些历史信息?
(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人民网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农历网《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通过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获取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哪些历史信息?
(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
2.单选题- (共13题)
6.
自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A.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 |
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C.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系统化 |
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
8.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
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对农村的基层管理 |
D.得到进一步普及 |
9.
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在( )
A.1997年 | B.1998年 |
C.1999年 | D.2000年 |
10.
2015年5月,新疆霍城垦区居民王振明因一根电线落地而触电身亡,其妻状告该地供电部门失职,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最终获赔39732元。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
12.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各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斗。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
13.
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
B.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一项法律保障 |
D.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权利的重要举措 |
14.
辽宁省铁岭市在198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该事件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
B.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