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孟津县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4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国土沦丧,王朝统治受到威胁,有识之士深感学习西方文明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不足以自强,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上。……辛亥革命……在反封建和反帝国主义方面——一种更深刻的“制度层面”变革上,却表现出无能为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16题)

2.
在英国,战争极大地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上述变化说明了( )
A.权力制衡原则逐渐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B.行政权力的扩大适应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C.立法权力逐渐被行政权力边缘化是发展趋势
D.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促使行政权力适当调整
3.
“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国民议会(指制宪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了十七条权利。”这一发表于1789年的“宣言”
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B.宣告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4.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不平等性
5.
下图是某著名战役示意图,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 )
A.国民大革命中北伐形势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胜利
C.抗日战争时期防御战役D.反映了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
6.
“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  )
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
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
7.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共有二十余处描写“杀牛宰马”的场面。与其时代相近的其他作品相比,《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种描写特点反映的是
A.北宋的畜牧业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人民反封建的精神
D.宋元时期政治的黑暗
8.
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9.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是他又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人的专制”。材料中所反映的政治理念的核心观点是(  )
A.民主制不会是合理的政体B.强调分权制衡
C.民主政治的必然偏离悖论D.鼓吹君主立宪
10.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城市化历史进程加快D.政府加强经济的干预
11.
1901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此教科书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下为此书部分内容:“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此教科书的出版(  )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了近代教育的普及
C.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D.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
12.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13.
魏源认为,中国、朝鲜、日本、安南等国自古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一个“儒教”文化圈,与印度之佛教,阿拉伯之伊新兰教,欧罗巴之基督教“离立而四”。这表明他(  )
A.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B.具有多元文化心态
C.认同“西学中源”说D.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14.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5.
***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16.
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2011年8月,《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蛙》的成功直接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蛙》的文学特点属于特定时期的“样板文学”
C.《蛙》是反映以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农村社会生活的“知青文学”
D.《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17.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A.B.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