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3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0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6分)
材料三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2分)
2.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诟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徙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成效。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2.简答题(共1题)

3.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3.单选题(共16题)

4.
***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下列属于***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是(   )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5.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之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6.
智者学派是希腊工商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7.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
A.彻底批判教权主义
B.批判专制主义,还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设想
C.影响波及亚洲、美洲
D.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8.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9.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B.被誉为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10.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11.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
12.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B.C.D.
13.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打破这种认识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D.电力的发明
14.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
B.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D.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认识
15.
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字母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
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16.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17.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18.
“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19.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4.选择题(共5题)

20.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判断对错)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24.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