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1)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这一主张有何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请列举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材料三中的“这些哲人”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相比,他们宣扬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之处?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反映的这两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这一主张有何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请列举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材料三中的“这些哲人”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相比,他们宣扬的思想主张有何进步之处?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反映的这两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7.
古代中国文化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单选题- (共23题)
8.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材料中“世界的新潮流”是指
A.实现民主共和 |
B.发展资本主义 |
C.资产阶级革命 |
D.社会主义革命 |
10.
伏尔泰对某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 |
B.民主共和制 |
C.君主专制制 |
D.直接民主制 |
11.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叙述 | 相关史实 |
A |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智者运动 |
B | 从禁欲主义到人文主义 | 文艺复兴 |
C | 从否定天主教到否定宗教 | 宗教改革 |
D | 从崇尚人性到崇尚理性 | 启蒙运动 |
A.A |
B.B |
C.C |
D.D |
12.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
B.都彻底结束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C.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
D.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
13.
启蒙运动时期某位启蒙思想家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位思想家是
A.康德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14.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
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
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
15.
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文学体裁的是
A.![]() | B.![]() | C.![]() | D.![]() |
19.
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这反映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
A.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
B.借西方政治学说弘扬传统文化 |
C.对儒家思想全盘肯定 |
D.对西方政治学说全盘肯定 |
20.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
21.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二者的区别是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22.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的教训以及国内外形势提出来的,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
B.它代表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 |
C.它极大地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
D.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25.
文革期间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发展,下列科技成果属于文革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 |
D.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
26.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是
A.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B.学校要面向广大工农开门 |
C.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 |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27.
1956年8月,中国遗传学的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的主要学者第一次坐在一起,就几十年来国际上两个遗传学派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缜密的探讨,收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结束 |
B.“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28.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亿万观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累计观众196亿人次,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
C.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 |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
29.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兴起的文学作品是
A.《唐璜》 |
B.《十日谈》 |
C.《老人与海》 |
D.《等待戈多》 |
30.
“它是旧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和工业革命兴起这一时代的精神表达,它对人的理性、冷静和实用主义的反叛……蕴含着对当下的物化社会的警示。”
下列文艺作品中,不具备上述特征的是
下列文艺作品中,不具备上述特征的是
A.《巴黎圣母院》 |
B.《自由引导人民》 |
C.《英雄交响曲》 |
D.《老人与海》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