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文化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文化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点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2.
(它)向往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智者学派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4.
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这种观点
A.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
B.体现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动摇了教众的信仰 |
D.冲破了神学的精神枷锁 |
5.
霍布斯认为:“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够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这种观点
A.否定了君权神授理论 |
B.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体现了权力分立原则 |
D.正确的分析了国家的起源 |
6.
伏尔泰讴歌和费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他惊叹:“早在四千年前,我们还不知读书识字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我们今日拿来自己夸口的那些非常有用的事物了。”伏尔泰推崇和赞美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文化自身的优越性 |
B.利用中国文化批判和改造法国旧制度 |
C.法国社会的黑暗统治 |
D.他以善意和宽容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 |
7.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具有皇家性质,太史令等天文官员,常常由皇帝亲自任命。朝廷对天文台的观测记录严格保密,禁止流传到民间,天文官员不允许与平民百姓随便接触。同时,民间也不许私自研习天文。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为了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 |
B.造成了天文学的长期落后 |
C.源于小农经济地位的提高 |
D.反映了民间教育水平低下 |
8.
于右任早年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是国民党元老,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造诣颇深。下面作品的字体的特点是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
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波 |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9.
清朝统治者很看重《三国演义》,曾派人将它同“四书”一起译成满文,并对关羽大加吹捧。这主要是因为
A.《三国演义》尊重历史史实 |
B.统治者以华夏“正统”自居 |
C.与统治者个人爱好休戚相关 |
D.受儒家伦理观念与礼教影响 |
10.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这体现了戏曲表演的特征是
A.虚拟性 |
B.写意性 |
C.程式性 |
D.综合性 |
11.
“后(唐长孙皇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令梓行之”。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女则》为最早的印刷品 |
B.活字印刷术已经出现 |
C.社会需求引发了技术革新 |
D.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
12.
它的发现使人们看到的结论就是: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引力透镜、大爆炸宇宙学说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黑洞等。“它”是
A.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13.
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这本书”是指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C.黑格尔的《哲学全书》 |
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
15.
李鸿章认为:“铜线费钱不多,递信极速,洋人处心积虑要办,将来不知能否永远禁阻。……中国人或亦仿照外洋机巧,自立铜线,改英语为汉语,改英字为汉字,学习既熟,传播自远,应较驿递尤速。”材料中的“铜线”是指
A.火车 |
B.轮船 |
C.电报 |
D.电话 |
16.
据不完全统计,1922-1927年,列宁的三十多部著作被译成中文,而1919年7月到1927年4月之间,中国只出版了马克思的10部著作。这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困难重重 |
B.北洋军阀加紧舆论控制 |
C.苏联个人崇拜风气开始盛行 |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
17.
魏源建议“于闽粤二省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他的建议
A.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
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C.促进了科举制的改革 |
D.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18.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为此,他提出
A.民主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
19.
1979年1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指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上述论断
A.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
B.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
C.说明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
D.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
20.
1956年9月7日,王蒙发表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从1956年12月起。《文艺学习》编辑部先后收到有关稿件1300多篇,编辑部连续四期发了25篇,主要声音是否定王蒙的,但也有支持王蒙的。这种现象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
B.说明“左”倾思想的新动态 |
C.说明思想解放促进文化繁荣 |
D.说明学术研究受到政治干预 |
21.
在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许多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而中国出现了许多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受到重创;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成为历史的代名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革命”的推动 |
B.培养工业人才的需要 |
C.“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
D.英美教育模式的影响 |
22.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863”计划出台的背景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
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
C.“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
D.追赶世界高新技术潮流 |
23.
夏尔·波德莱尔说:"它既不是随性地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随着自己的心走”。与他这一创作理念相符合的是
A.《人间喜剧》 |
B.《巴黎圣母院》 |
C.《等待戈多》 |
D.《约翰·克利斯朵夫》 |
24.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与上述绘画风格相符合的是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