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归属自己,每一个人都看他们前面的东西。但是我从内心观察自己,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我不断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帮助别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归属自己也是必要的。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
材料二: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人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材料三: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民意,侵犯民权,人民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卢梭
(1)请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所体现的近代欧洲三种自由观。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自由观产生的共同背景及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归属自己,每一个人都看他们前面的东西。但是我从内心观察自己,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我不断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帮助别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归属自己也是必要的。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
材料二: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人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材料三: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民意,侵犯民权,人民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卢梭
(1)请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所体现的近代欧洲三种自由观。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自由观产生的共同背景及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淚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材料二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程朱理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思理学思湖》
原始儒学,儒家源流,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孔教以制天下!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和谭嗣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点及各自目的。
材料一“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淚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材料二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程朱理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思理学思湖》
原始儒学,儒家源流,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孔教以制天下!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和谭嗣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点及各自目的。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
——转自(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9题)
4.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
A.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
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 |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 | 社会发展 |
A | 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
B | 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 |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C |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D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
A.A |
B.B |
C.C |
D.D |
6.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7.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
8.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
9.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他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多数人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 B.公民大会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C.公民大会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 | D.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 |
12.
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 |
B.注重于调适病人的心理 |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
13.
下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
14.
据载:唐代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等地皆以版印历日鬻(意:卖)于市。每岁司天台(天文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由此可推知当时
A.地方势力日益座大 |
B.印刷事业比较发达 |
C.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15.
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
A.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
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
C.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 |
D.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 |
16.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的各种近代化方案,有人把其分别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D.真正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7.
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
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 |
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
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 |
18.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
19.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的主张是
A.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在文学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
C.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
D.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
20.
下图为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发展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A.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 |
B.到2008年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
C.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
21.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 B.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
C.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 D.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