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他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复杂的思想来因和理论源泉。从历史程序上看,首先应把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九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看做是“民生主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思想前导。同时,孙中山在制定“民生主义”学说的时候,一再提及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并以它与“平均地权”相比拟。其它如王莽之王田,王安石之青苗也在孙中山的研究之列。而中国近代进步思想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志,是他们都“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孙中山当然更是这样。他在帝国主义诞生的时代,接受和提出了避免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其中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亨利·乔治的著作、学说,几乎为孙氏完全吸取过来。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满以为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时候了,到处游说,但在社会上层得到的只是冷淡和讪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派打击和阻挠他,资产阶级冷漠和不支持他,农民阶级不了解他。这时候,孙中山得到了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并重新解释了他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中突出揭发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要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侵略。与此同时,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政纲。在土地政策上,前期游移未定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这时正式确定下来。当然,孙中山民生主义后期的这种进展,不意味着他已脱离其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未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他一生保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尊敬和同情。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理论来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阻碍因素,并说明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内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复杂的思想来因和理论源泉。从历史程序上看,首先应把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九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看做是“民生主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思想前导。同时,孙中山在制定“民生主义”学说的时候,一再提及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并以它与“平均地权”相比拟。其它如王莽之王田,王安石之青苗也在孙中山的研究之列。而中国近代进步思想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志,是他们都“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孙中山当然更是这样。他在帝国主义诞生的时代,接受和提出了避免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其中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亨利·乔治的著作、学说,几乎为孙氏完全吸取过来。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满以为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时候了,到处游说,但在社会上层得到的只是冷淡和讪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派打击和阻挠他,资产阶级冷漠和不支持他,农民阶级不了解他。这时候,孙中山得到了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并重新解释了他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新“民生主义”中突出揭发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要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侵略。与此同时,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政纲。在土地政策上,前期游移未定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这时正式确定下来。当然,孙中山民生主义后期的这种进展,不意味着他已脱离其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未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他一生保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尊敬和同情。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理论来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阻碍因素,并说明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内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单选题- (共22题)
3.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4.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
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 |
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 |
C.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
5.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自由平等说 |
C.三权分立说 |
D.人民主权说 |
6.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
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
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
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
7.
康德曾经提出:“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上述言论说明了他
A.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
B.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
D.科学诠释了启蒙运动的目的 |
8.
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狄柯“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这体现了
A.个人主义的成长、否定绝对权威 |
B.怀疑神灵、追求思想自由 |
C.追求功利、主观主义色彩浓厚 |
D.突出人的作用的人文精神 |
9.
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的北宋科学全才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自序表示:书中所记录的只是山水之间,纵情谈笑,不关系他人利益得失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沈括缺乏近代科技实验意识 |
B.当时政治制度和人文环境制约 |
C.北宋时期盛行做官本位思想 |
D.外国学者未把握宋代科技全局 |
10.
“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 |
B.总结了量子运动的规律 |
C.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
D.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
11.
中国唐朝人余道安在《海潮图序》中记载:“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往之……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在物理学上的合理解释是
A.惯性定律 |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C.万有引力 |
D.量子力学 |
12.
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由此表明他
A.否定党派运动 |
B.主张国共合作 |
C.倡导国民运动 |
D.厌恶政权更迭 |
13.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文化运动 |
B.《资政新篇》的提出 |
C.百日维新 |
D.辛亥革命 |
14.
梁启超曾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其观点旨在表达
A.振兴民权是建立国权的前提 |
B.君轻民贵是国家兴旺的根本 |
C.民众自治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
D.伸张民权是民族振兴的目标 |
15.
《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十分恼怒,在《劝学篇》中予以反驳,指责康有为有菲薄名教之心,批评他“忘亲”、“忘圣”,“欲举世放恣黩乱而后快”。这反映了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旨在
A.作学术研究,澄清孔子改制 |
B.反对儒家思想,提倡民主、科学 |
C.“放恣黩乱”,制造清朝统治危机 |
D.为维新变法服务,挽救民族危机 |
16.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
17.
(题文)延安时期,***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
A.***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
C.***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
D.中国七大确立了***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18.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人。”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
B.突出反帝革命,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
C.强调汉人掌权,结束满族专制统治 |
D.反对封建统治,实现资产阶级专政 |
19.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就是好猫”,那么“一块石头”指的是
A.以“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统一的大业 |
B.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
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基石 |
D.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20.
著名作家张贤亮说:“勇气,这是1980年代最可贵的东西。”他本人更是凭着勇气在这个被他形容为“不断突破禁区”的时代爆发。他是中国1980年代作家群中第一个写饥饿、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作家。材料反映的是
A.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流行 | B.改革开放让社会焕发出活力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文学 | D.“左”倾错误的影响已经消失 |
21.
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6.1%。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录取率最低的两年。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严重影响 |
B.历史积淀与现实条件的反差 |
C.政治审查淘汰众多考生 |
D.考生家庭经济条件受限 |
22.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袜子,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3.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
B.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影响 |
C.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 |
D.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