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32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鸿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单选题(共19题)

3.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4.
***说:“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段话应该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5.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以下属于“这场思想变革”的现象是
A.“打倒孔家店”
B.允许“民间自立公司”
C.兴民权,设议院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6.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假借给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李维的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
A.技术的落后
B.政治的分裂
C.神学的束缚
D.专制的盛行
7.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理性只会把敬重给予那经 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这句话出自:
A.泰勒斯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
8.
有学者称:“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
A.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B.适应了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需要
C.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是一场群众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
9.
(题文)苏格拉底主张在讨论和问答中,使人获取知识,进行道德的反思。有人称这种方法为“产婆法”。由此可知,苏格拉底强调:
A.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B.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C.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D.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10.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以下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观点是:
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11.
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呈现出一种静穆、玄淡、中庸柔和之美。以下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有误的是
A.注重个人主观性情抒发
B.深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
C.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D.重在表达个人的政治理念
12.
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其发音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A. 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B. 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
13.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
A.散曲B.国画C.京剧D.剪纸
14.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A.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神创论”
B.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科学时代开始
D.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15.
谭嗣同在他的著作《仁学》中提到:“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说明谭嗣同
A.批判纲常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体
C.主张废除君主,建立共和政体
D.倡导自由平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
16.
咸丰八年,兵部侍郎王茂荫在奏折中主张将某著作:“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  ……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该著作应该是:
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
17.
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揉合,并将两者与“世界大同”一起视为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生主义
18.
“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垔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得益于:
A.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扫盲教育的大力实施
19.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0.
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21.
它最初源千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它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下列最符合上述创作思想的作品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