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
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
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
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前的明朝,财政已经相当困难。以往的税收都是以实物为主,你家里产什么就交什么。虽然说是等价交易,但里面存在很多弊端。如:实物的保存运输问题和保管就是一大难题。收上来一大堆的粮食、棉花、木材、药物等,保管运输的花费可能远远高于实物本身的价值。朝廷发放的粮饷、军饷不能都用这些东西代替,因为朝廷需要的是银子。另一大弊端就是,地方官吏可以从中获利不少,苦了百姓,而朝廷或者说是朱姓王朝并没有得到半点好处。为了让国库充盈,张居正改变以往的实物赋税制度,把所有实物一律折算为货币,折算率由朝廷掌控,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可以适当地调节。
——付道勇《正说张居正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张居正税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实行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的积极作用。
材料
改革前的明朝,财政已经相当困难。以往的税收都是以实物为主,你家里产什么就交什么。虽然说是等价交易,但里面存在很多弊端。如:实物的保存运输问题和保管就是一大难题。收上来一大堆的粮食、棉花、木材、药物等,保管运输的花费可能远远高于实物本身的价值。朝廷发放的粮饷、军饷不能都用这些东西代替,因为朝廷需要的是银子。另一大弊端就是,地方官吏可以从中获利不少,苦了百姓,而朝廷或者说是朱姓王朝并没有得到半点好处。为了让国库充盈,张居正改变以往的实物赋税制度,把所有实物一律折算为货币,折算率由朝廷掌控,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可以适当地调节。
——付道勇《正说张居正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张居正税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实行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的积极作用。
3.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至8月4日,欧洲主要强国纷纷参战。欧洲大陆一夜之间陷入战争,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叹息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在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的幻灭》
材料二
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讲述了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
——《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发出如此叹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小说《火线》蕴含的思想。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影响。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至8月4日,欧洲主要强国纷纷参战。欧洲大陆一夜之间陷入战争,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叹息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在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的幻灭》
材料二
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讲述了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
——《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发出如此叹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小说《火线》蕴含的思想。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影响。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
材料 张之洞很早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光绪二十七年,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张之洞的改革主张。
2.单选题- (共25题)
5.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这样写道:克利斯提尼作为大众领袖,将不同的部落成员混合起来,使同一等级的成员分属于不同的部落。当时流行的格言“部落无分彼此”便是由此而来。这一措施
A.为雅典城邦形成奠定基础 | B.扩大了雅典公民的人数和范围 |
C.促使雅典创造了辉煌文化 | D.对铲除旧氏族贵族的势力有利 |
6.
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在《法学阶梯》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
A.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 |
D.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
7.
《威廉二世》一书中提到: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这一描述反映了
A.联邦制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 | B.相权已经高于皇权 |
C.德意志资产阶级代议制很不完善 | D.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
8.
英国的“光荣革命”致使议会迎立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威廉和玛丽保护国民的权利。这说明
A.国王已经成为民主的维护者 | B.英国新宪法限制了国王权力 |
C.英国国王失去了最高行政权 | D.英国两院可以完全掌控国王 |
9.
有学者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位学者强调中英战争
A.是新旧生产方式冲突的结果 | B.说明英国国力强于中国 |
C.是一场贸易竞争 | D.是由欧洲列强整体发动 |
10.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回忆录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这表明李德
A.主动纠正了“左”倾错误 | B.支持***的马克思主义观 |
C.肯定了***的军事指挥 | D.承认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误 |
11.
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者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在此阐明了
A.工人阶级政权的先进 |
B.无产阶级只有联合才能取得革命成功 |
C.工人政党对革命的领导作用 |
D.工人阶级有推翻旧政权的力量和信心 |
12.
1967年3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大规模介入政府管理工作,军管会(军事管理委员会)成为代行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各级党政领导权的主要行政机构。这反映了
A.军政体制出现创新 | B.党政领导得到加强 |
C.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 D.军政统一有利于国防 |
14.
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收到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信件,其内容要求美国阻止其盟国向中国出售武器。卡特总统回复说:“既不向中国也不向苏联出售武器,但是我们不会试图去影响别的主权国家向中国人出售武器问题上的政策。”卡特总统的意图是
A.准备向中国出售核武器 | B.增强中国实力牵制苏联 |
C.拟对苏联采取积极攻势 | D.牺牲盟国利益维护霸权 |
15.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就说过:“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此时,邓小平已经认识到
A.苏联即将彻底解体 | B.中国国际作用加强 |
C.世界多极趋势正在加强 | D.苏联将不复存在 |
17.
南宋蒋祈的《陶记》中对景德镇有“窑火既歇,商争既售”的记载。明代亦有“四方商贾,聚咸于斯(指景德镇)”的介绍。这表明宋明时期
A.商帮垄断景德镇瓷器的生产和销售 | B.景德镇瓷器引发中外商人争相购买 |
C.景德镇瓷器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追捧 | D.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和限制 |
18.
有古诗描述江南养蚕情景:“操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抒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入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 D.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
19.
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 | B.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
C.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 | D.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 |
20.
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发明的转炉炼钢法要优于“搅钢法”技术。但由于英国已在“搅钢法”技术上投入巨额资本,因此,英国钢铁业的资本家对转炉炼钢新技术持冷淡态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发明者未做推广 | B.工人阶级大力阻挠 |
C.新技术存在缺陷 | D.技术更新成本高 |
21.
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 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 D.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
22.
大跃进中的“共产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也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于是政府的号召得到相当部分民众的响应。这说明“共产风”
A.是传统文化必然产物 | B.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
C.实现了全民待遇平等 | D.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
23.
“他们抛弃室内作画的传统,大胆走出去,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把变幻莫测的光色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永恒。”“他们”的绘画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色彩 | B.印象派美术 | C.现实主义美术 | D.现代主义美术 |
24.
马丁·路德说:“人们不需要通过教士悔罪来了解圣经,人们可以自己学习圣经,了解圣经,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每一个信徒,而不是只属于教会。”此观点
A.批判教会篡改教义 | B.肯定了世俗王权地位 |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 D.否定了《圣经》地位 |
25.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说:“有的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很多,对狮子头上有多少鬃毛、鸽子尾上有多少羽翎了如指掌……即使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对我们寻找幸福生活又有何用?”这体现了他
A.呼吁关爱自然环境 | B.鼓励追求现世生活 |
C.公开抨击宗教神学 | D.对宗教压迫的无奈 |
27.
据统计,1902~1911年间新式学堂从700所发展到52500所,学生达163万多人;1901年留日学生仅有200多人,1904年达到3000多人,1905年增加到8000多人,1906年增至16000人。上述现象的出现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正式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
C.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 D.改变了中国教育落后的局面 |
28.
1956年4月,***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亲自倡导火葬并提出丧事简办,从而拉开了新中国丧葬礼俗改革的序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科学思想的传播 | B.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
C.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 | D.属于“三大改造”内容之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