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先秦时期,统治阶级以遵从“天命”自居,奴隶则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甚至对他们拥有生杀之权。在那时,人和人不仅不同,有些人甚至不被当作人。当然在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等。春秋战国之后,古人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显然,历史地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是“三纲”,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反映人民生活道德的是“五常”,即道德生活的规范性要求,以达到“怀仁义以相接”。
——摘编自韩震《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掌握政治权力,他们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并在欧洲范围内逐渐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确立,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摘编自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发展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
材料一在先秦时期,统治阶级以遵从“天命”自居,奴隶则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甚至对他们拥有生杀之权。在那时,人和人不仅不同,有些人甚至不被当作人。当然在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等。春秋战国之后,古人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显然,历史地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是“三纲”,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反映人民生活道德的是“五常”,即道德生活的规范性要求,以达到“怀仁义以相接”。
——摘编自韩震《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掌握政治权力,他们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并在欧洲范围内逐渐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确立,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摘编自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发展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
2.
近代西方科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牛顿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近代民族主义若无印刷和电报之类的技术新发明,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给科学进步以强有力的促进的法国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材料二弗朗西斯·培根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在19世纪初,科学仍处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边缘。但是,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做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正在不但深深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造成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近代科学发展的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牛顿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近代民族主义若无印刷和电报之类的技术新发明,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给科学进步以强有力的促进的法国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材料二弗朗西斯·培根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在19世纪初,科学仍处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边缘。但是,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做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正在不但深深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造成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近代科学发展的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3.
探索救国之路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
(2)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21年后,以北京大学为先导,掀起了五四运动。请概述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相同点。
时间 | 主张 |
1864年 |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指国都),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建议)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路可恃,海疆可安。 |
1906年 | 孙中山讲到: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
1910年 | 张謇提出“棉铁主义”,主张以发展棉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来振兴实业。认为优先发展这两种工业,即“操经济界之全权”,可减少对外贸易逆差。 |
1930年 | ***说: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
(2)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21年后,以北京大学为先导,掀起了五四运动。请概述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相同点。
2.单选题- (共16题)
4.
英国的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的思想观念是( )
A.君主立宪 | B.社会契约论 |
C.革命权利说 | D.天赋人权 |
5.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强调个人自由 | B.重视法制 |
C.崇尚理性科学 | D.宣扬民主政治 |
6.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感到困惑和迷茫 |
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D.对工业化文明的赞美 |
7.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
C.“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8.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
B.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
C.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
D.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
9.
马丁·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
C.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
D.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
10.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肯定牛顿的发现
A.直接推动天文学的革命 |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
D.促成理性与思想的自由发展 |
11.
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以及随后兴起的“红楼选秀”“奇迹舞动”等娱乐节目都曾轰动一时,并使诸多少男少女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新星。这一文化生活现象折射出
A.传统的伦理意识面临挑战 |
B.大众审美的世俗化倾向 |
C.国人的文化观念开始走向多元化 |
D.政府放弃了对文化传媒的管控 |
12.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
13.
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 |
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 D.“中体西用”的影响 |
14.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
15.
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变化一览表。这一变化( )
时 期 | 概 况 |
1850年到1899年 |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例为四比一 |
1902年到1904年 | 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著作,比例为二比一 |
1912年到1940年 | 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著作多两倍 |
A.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程度有关 |
B.反映了中国近代对科技重视不足 |
C.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加深有关 |
D.反映了民众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
16.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B.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变法的有力工具 |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17.
下图是近代名人严复名人陵墓护栏上的自书镌刻。有史学家认为,寥寥数字,蕴意极丰。假定确实如此,就他一生追求和最大的贡献而言,其中“适之”的“之”当指( )


A.船坚炮利 | B.正统正宗 |
C.天道进化 | D.民主革命 |
18.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