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能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人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已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思想及其影响”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能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人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已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思想及其影响”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技发展,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之遗忘。中国的科学技术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材料二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以后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技的特征并分析近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技发展,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之遗忘。中国的科学技术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材料二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以后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技的特征并分析近代科技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达300多万人,然而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史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矩,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材料二 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城,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靡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思想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达300多万人,然而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史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矩,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材料二 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城,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三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废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靡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思想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3.单选题- (共18题)
4.
清代文献记载,“中国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此记载说明
A.中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B.英国侵略加深了中英间的矛盾 |
C.国人对世界缺乏足够认识 |
D.地缘使得中西方之间交流中断 |
5.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A.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 |
B.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D.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
6.
伦敦大雾曾一度成为了艺术家理想化或写实的描绘对象。诗人们也把伦敦烟雾作为抒发胸臆的对象,还有作家把烟雾、烟气作为没落的象征或隐喻。据此可知
A.科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B.科技使文学和艺术获得新生 |
C.伦敦烟等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
D.艺术家的无知助推环境恶化 |
7.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
A.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
B.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D.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8.
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
A.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
B.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 |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
D.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 |
9.
古希腊某思想家说:“只有真理才是万物的尺度,只有不断寻求真理,按真理约束自己,才是正确的道路。”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事物形态性质全在于感觉 |
B.未受考察的生活不值得过 |
C.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属性 |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满 |
10.
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正的教堂,所有的基督徒人人平等。享有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上帝建立的世俗世界则充满罪恶和仇恨。但应该支持世俗政府,并且认为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竭力维护世俗的权威。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
A.宗教和世俗权力分离 |
B.废除教会的等级制度 |
C.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 |
D.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13.
宋代以来民间文化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知识逐渐普及.即使在偏僻的乡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此现象直接得益于
A.民众普通接受理学观念 |
B.宋元以来开明的文化政策 |
C.书写材料的重大改进 |
D.印刷术的发明和大力传播 |
14.
“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个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威尔伯福斯的演讲表明他
A.认为每一种动物都有灵魂 |
B.赞成达尔文的进化论 |
C.认为人类缺少不朽的灵魂 |
D.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
16.
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粒子的无限可分和信息携带等。尤其它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启发人类更多的发现和创造。”该理论的意义在于
A.促使人类开始关注于现实生活 |
B.成为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
17.
长期以来,文言文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下层人民不懂文言,而新文化、新思想如果只是停留在读书人层面,是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20世纪初,中国的白话文运动
A.解决了文言这一困扰中国的问题 |
B.推动白话文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
C.使白话文成为了文学的主要形式 |
D.有助于解决危机下的文化普及 |
18.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乡里消息传到城里来,城里的绅士立刻大哗,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即使是很革命的人吧,受了那班“糟得很”派的满城风雨的议论的压迫,他闭眼一想乡村的情况,也就气馁起来,没有法子否认这“糟字“以上文字出自于***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新民主主义论》 |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D.《论联合政府》 |
19.
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给某位科学家的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该科学家
A.成功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 |
B.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C.助推中国科技领域全面发展 |
D.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20.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画家俞云阶创作的《小先生,教妈妈识字》.该作品


A.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征 |
B.代表了新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
C.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
D.注重表现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