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別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縮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断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別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縮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断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7题)
2.
(题文)在古希腊,人们试图通过哲学、历史、艺术、音乐教育来体现对人的关怀。他们认为,教育是可以塑造人性的。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节奏与和谐进入了人的灵魂深处,它们同灵魂融为一体,赋予人以美德,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这说明,在古希腊
A.人们普遍重视教育的作用 |
B.教育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
C.知识即美德是社会的共识 |
D.教育深受宗教观念的影响 |
3.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法国的“无边现实主义”,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导致这一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文学的影响 |
B.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不断创新 |
C.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
D.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
4.
有学者指出:18世纪启蒙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亚当·斯密和康德等,他们相互之间争论不休,互相攻击,但是“他们是一家人,随时可以团结起来,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他们共同的事业”应是
A.探寻建立理性社会的途径 | B.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
C.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 D.废除罗马教皇的天主教会 |
5.
但丁的《神曲》认为“爱”是统摄宇宙的动力,也是组成世界的经纬,在诗篇的结尾,他庄严地写道:“我看见宇宙纷散的纸张,都被爱合订为一册”,全诗以“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结束,《神曲》对“爱”的礼赞,本质上反映出但丁
A.批判罗马教会的禁欲主义 | B.号召向封建统治者宣战 |
C.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情感 | D.歌咏资产阶级人文精神 |
7.
李白曾以浪漫主义的诗句称赞一位书法家在创作时:“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这位书法家的书体应是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8.
在宋朝,东京开封有一位著名的艺人张山人创制诙谐滑稽意含讽刺的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民间伎艺中有“合生”,指艺人根据他人临时出的题目,当场作诗,以博求酬劳的一种伎艺;还出现了以创作为职业来获取生计的文人群体“书会”,以上史实反映出,在宋朝
A.诗词深受广大市民阶层欢迎 | B.民间文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C.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 | D.民间艺人生活水平十分困苦 |
9.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
10.
下图是美国三大产业发展示意图,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在美国


A.“三大产业”都得到平衡发展 | B.经济增长完全依赖“三大产业 |
C.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 | D.建筑业发展导致经济出现动荡 |
11.
魏源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成《海国图志第50卷。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这表明魏源
A.堪称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 |
C.竭力实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 |
D.希望《海国图志》成为鸿篇巨制 |
12.
在近代,梁启超最早介绍马克思,1902年他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首次将马克恩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1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宣传介绍说明
A.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 |
B.马克思学说对辛亥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
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 |
D.马克思学说使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分化 |
13.
早期维新派认为:中国自古就有民权之说,在尧舜三代人人有自主之权,虽然其事不及今日西方昌明,但在《尚书》等古史中记载得很清楚,“何可目自主之理为怪妄,而谓出自外国之教之书哉?”这一主张旨在
A.说明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 B.强调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C.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 | D.减少开展维新变法的阻力 |
14.
1919年4月,北大钱玄同、胡适等联名向国语大会提交《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大会议决通过。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训令,批准了这一议案,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该议案的颁布表明
A.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 | B.北洋政府支持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
C.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普及 | D.新式标点符号由个人提倡走向国家推行 |
15.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提出了具体办法:一曰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积。二曰授田:就是由国家授田给农民。三曰贷田:就是将新移民区域土地,由国家收买,长期贷给农民。这些办法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B.使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权 |
C.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地位 | 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16.
《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被称为新中国最早的科技发展宏伟蓝图。这一规划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科技研究任务共57项和616个中心课题,其中12项重点项目包含有当时世界前沿科技课题、关系我国重工业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等。以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属于这一规划内容的是
A.银河一1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 B.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 |
C.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7.
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B.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
C.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
D.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