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并指出材料二中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
(2)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整理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透过材料二及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三,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 宋元 | 明清 | “文革”时期 | 改革开放以后 |
形象特点 |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单选题- (共27题)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
B.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
D.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霍布斯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① 继承发展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② 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③ 创建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 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B.提倡用归纳或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D.倾向自由,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
B.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
C.否定上帝的存在 |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B.统治者提倡 |
C.民间文化的发展 |
D.画家的性格 |
A.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
B.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
C.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
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存观点 |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D.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
C.反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
A.彻底割裂旧的传统文化 | B.革故鼎新建立近代新文化 |
C.建立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 D.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 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 B.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
C.“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 D.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印象画派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首次把西方政治思想转化为爱国实践 |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
4.选择题- (共4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