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他们能够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当时的中、法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他们能够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当时的中、法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2.
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产生重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产生重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技发展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世界和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经过了“睁开眼睛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仿洋改制看世界”的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和张之洞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的认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所主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其时代特点,分析产生进步思想的原因。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认识与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呈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世界和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经过了“睁开眼睛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仿洋改制看世界”的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和张之洞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相同的认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所主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其时代特点,分析产生进步思想的原因。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认识与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呈现出什么特点?
2.单选题- (共21题)
4.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雅典城邦民主制度得以建立 | B.雅典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
C.重视通过教育培养社会道德 | D.提倡精英治国,鼓励理性思考 |
6.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伏尔泰“造福人类”主要是指: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C.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 D.倡导君主立宪制 |
8.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下列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数学著作 |
B.《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
C.《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
D.《本草纲目》——明朝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9.
网友“胖不墩儿”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系列漫画,将京剧与美食巧妙地“混搭”在一起(图1)。《霸王别姬》里的虞姬自刎,躺下变成一条红烧鱼……如此混搭,引来网友热议。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 京剧的流行从地方到北京②京剧的表演以歌唱为主导 ③在清朝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④自民国始逐步走向世界

① 京剧的流行从地方到北京②京剧的表演以歌唱为主导 ③在清朝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④自民国始逐步走向世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0.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下列对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
B.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
C.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
D.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
11.
我国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4)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5)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图4) (图5)


(图4) (图5)
A.传统文化的影响 | B.文化思潮的变化 | C.社会上层的倡导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
“苹果之父”乔布斯成为“创新”的代名词。下图是在苹果公司创立之初,乔布斯设计的LOGO:牛顿在树下看书,LOGO边框上还有一句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的灵魂。”在乔布斯眼中牛顿的创新性体现在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B.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实验科学 |
C.确认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牛顿力学体系 |
D.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
13.
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
B.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
C.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
D.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导致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
15.
下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


A.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
B.《新青年》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 |
C.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最主要的撰稿者 |
D.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 |
16.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图2)。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最早应是:


A.鸦片战争爆发前夕 |
B.洋务运动时期 |
C.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
D.辛亥革命时期 |
17.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
B.西方近代文明程度高,促使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
C.西方近代都市的文明促使中国传统“夷夏”观念发生转变 |
D.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步醒来 |
18.
***曾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旨在强调: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
B.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C.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19.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为“做社会的国家”,孙中山在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中极力主张:
A.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 | B.民权属于全体国民,各民族一律平等 |
C.推行“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
20.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 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②“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③“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④“863计划”于⑤时期提出并制定

①“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②“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③“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④“863计划”于⑤时期提出并制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21.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持这一历史观的政府应是:
A.晚清政府 | B.新中国人民政府 | C.北洋军阀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22.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人间喜剧》,并以此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不能反映出:
A.法国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变动 | B.封建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 D.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