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材料一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 代表作 | 基本主张 |
李贽(1527—1602) | 《藏书》 |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薄伽丘(1313—1375) | 《十日谈》 |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方风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这篇甲骨文约出自公元前1200年,是典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00-1189年)豳组卜辞。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他们是殷朝人发明的独立标准四季体系,是确定日历与闰月的重要依据。这表示在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了。
在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致。24节气是相间的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的总称。太初历首次确定以中气所在决定月的名称,如雨水所在月为一月,春分所在月为二月……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等等。而无中气的月无名称,只能称为前一个月的闰月,这一原则称无中气置闰。它合理地调整了年和月的关系,使季节与月份大体稳定,从太初历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开始计算,它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达到的位置。
而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则是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2016年11月30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节气”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因素。
(3)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说明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 四方风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这篇甲骨文约出自公元前1200年,是典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00-1189年)豳组卜辞。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他们是殷朝人发明的独立标准四季体系,是确定日历与闰月的重要依据。这表示在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了。
在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致。24节气是相间的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的总称。太初历首次确定以中气所在决定月的名称,如雨水所在月为一月,春分所在月为二月……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等等。而无中气的月无名称,只能称为前一个月的闰月,这一原则称无中气置闰。它合理地调整了年和月的关系,使季节与月份大体稳定,从太初历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开始计算,它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达到的位置。
而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则是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2016年11月30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节气”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因素。
(3)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说明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3.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材料二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4)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材料二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4)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2.单选题- (共18题)
4.
国务院总理***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天赋人权 |
B.自由平等 |
C.三权分立 |
D.社会契约 |
5.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
C.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
6.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 B.法律地位至上 |
C.法律并非万能 | D.司法必须公正 |
7.
法国启蒙思想家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抛弃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妥协性和保守性,高举“理性”旗帜,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向封建制度开战,把主要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思想革命民族色彩浓厚 |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
C.鲜明而强烈的政治色彩 |
D.反对专制,崇尚理性 |
8.
(题文)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C.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 |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9.
苏格拉底与人交谈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启发引导 |
B.平等相待 |
C.辩证思考 |
D.逻辑推理 |
10.
“事实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竖持崇尚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他们继续寻找哲学家们所说的能将其他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他们仍然相信占星术,并把它与天文学相混淆。”材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未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 B.没有突破愚昧思想束缚 |
C.重在强调个体的成就 | D.对教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
12.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
C.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
D.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
1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14.
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
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
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
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
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
15.
(题文)“《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A.鼓舞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 |
B.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 |
C.推动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
D.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17.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18.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是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
D.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
19.
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首要意义是要使科学家得到必要的图书、档案资料、技术资料和其他工作条件。”周总理提出这些要求是为了
A.顺利完成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B.顺利完成第二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C.顺利完成“863计划” |
D.顺利完成“星火计划” |
20.
斯特拉霍夫这样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这一文学作品的风格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