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1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系列科学成就的出现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2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4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系列科学成就的出现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2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4分)
2.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及后***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及后***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2.单选题- (共17题)
3.
该图是1976年发行的邮票“工农兵上大学”系列中的一张,从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这应该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 )


A.文化大革命 | B.建国初期 |
C.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期 | D.改革开放后 |
4.
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蝉的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国家的“双百方针”十分契合,但却在当时遭到严厉地批判,甚至被诬蔑为“反动文人”,这是因为
A.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 |
B.“双百方针”已经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
C.文化大革命将学术问题异化 |
D.《蝉的歌》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
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6.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康德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7.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话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生而平等 |
B.美德即知识 |
C.认识你自己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8.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 )
A.《周髀算经》 | B.《九章算术》 | C.《缀术》 | D.《齐民要术》 |
10.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危机,长期的危害将不可预计。面对这场浩劫,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利用核能需要谨慎从事 |
B.核能的研究和使用弊多利少 |
C.人类需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
D.这不会影响到人类在核研究方面的步伐 |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D.***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12.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3.
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一经公映,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剧中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令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之倾倒,可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爱情电影的先河。《庐山恋》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爱情电影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 B.改革开放后社会需求的正常体现 |
C.我国综合国力获得显著提高 |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16.
1956年,***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
D.昆曲艺术的高雅 |
17.
2008年5月18日,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省绵竹县遵道镇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落成。该学校的落成体现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18.
《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
B.体现了冒险精神 |
C.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
D.彰显了启蒙思想 |
3.选择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