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8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3分)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6分)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单选题(共31题)

2.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爱迪生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B.改良蒸汽机
C.研制电子计算机D.发明电灯
3.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4.
下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煤B.石油C.电力D.水力
5.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6.
(题文)从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A.反对以神为中心
B.提倡以人为中心
C.肯定人,肯定人性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7.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8.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B.宽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D.敬畏自然
9.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文人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10.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1.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人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经典力学理论B.量子论C.狭义相对论D.万有引力定律
12.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包括
①牛耕的出现
②蒸汽机的改良
③电动机的出现
④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
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B.遗传工程的发展
C.因特网的发展D.航天事业的发展
1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5.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16.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B.康有为
C.粱启超D.陈独秀
17.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的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8.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19.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
“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22.
《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23.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24.
有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表达,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②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④它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A.改革制度B.思想启蒙C.发展经济D.改革军队
26.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7.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D.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8.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29.
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在***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在***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30.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31.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32.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
C.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

3.选择题(共15题)

33.

张明同学以“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4.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    )
35.

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36.

已知:{#mathml#}a-3+b+4=0{#/mathml#},计算ab的值.


37.

摩卡咖啡生长需要静风、温凉、湿润、排水条件好的环境,图中南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A港一度成为重要咖啡输出港,如今弃置。现主要通过B港出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8.

摩卡咖啡生长需要静风、温凉、湿润、排水条件好的环境,图中南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A港一度成为重要咖啡输出港,如今弃置。现主要通过B港出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

赫鲁晓夫改革之所以最终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

40.

在欧盟建立的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的是签署(    )

41.

在欧盟建立的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的是签署(    )

42.

读下图,冋答下列各问题。

43.

二战后,为防止西欧发生社会动荡,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政府(    )

44.

二战后,为防止西欧发生社会动荡,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政府(    )

45.

“勾结一敌对一联合一冷战一对峙一牵制”适合用来概括近现代的(    )

46.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47.

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4.填空题(共1题)

48.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12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6分)
主要原因(6分)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