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4题)
1.
“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A.习惯法的使用 |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C.万民法的实施 |
D.《民法大全》的通行 |
2.
《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4.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
B.重视分权制衡 |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
D.建立了责任内阁 |
6.
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史实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 ②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
③革命指导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④革命第一次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①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 ②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
③革命指导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④革命第一次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7.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 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A.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 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8.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 B.不同的社会制度 |
C.不同的经济水平 | D.不同的生活习惯 |
9.
1991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一个政策文件声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材料表明“国统会”
A.坚持“一个中国” |
B.反对“一国两制” |
C.赞同“九二共识” |
D.图谋“一中一台” |
10.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讲话
A.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垂拙上提出的 |
B.是对毛洋东思想的合理纠正 |
C.提山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
D.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乍程 |
11.
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
14.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
B.精耕细作 |
C.男耕女织 |
D.家庭经营 |
15.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朝贡贸易的弊端 B. 外贸无利可图
C. 倭寇日益猖獗 D. “海禁”政策的恶果
A. 朝贡贸易的弊端 B. 外贸无利可图
C. 倭寇日益猖獗 D. “海禁”政策的恶果
16.
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
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次会议
A.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B.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的基本框架 |
C.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
D.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 |
20.
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人人心 |
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 |
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 |
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21.
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
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 |
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 |
22.
(题文)“对大多数人来讲,现实社会完全缺乏理想和希望,它沉溺于过时的自满,陶醉于物质与消费,”……精神空虚迷茫,处在异化的非人性发展状态”,其在艺术上突出表现为
A.古典主义 | B.浪漫生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3.
近来网上有一则幽默帖子被疯狂转载,该贴如是说:“世界是一个班,美国是班长,家里有钱,人长得也强壮,学习成绩很好但也爱打架,做事蛮横无理,班里同学一般都不敢顶撞他……联合国是班主任,穷,身子弱,地位低,住在人家班长家里.经常看人家班长的脸色……。”下列最能体现班主任“看人家班长的脸色”的事件是
A.朝鲜战争 |
B.越南战争 |
C.古巴导弹危机 |
D.德国分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