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一一受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一一受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2.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2.单选题- (共21题)
3.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
B.社会契约论 |
C.天赋人权 |
D.法律平等 |
5.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
B.文艺复兴运动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运动 |
6.
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
D.“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
8.
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 B.要向西方学习 |
C.发展近代教育 |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
9.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10.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11.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
12.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
1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
15.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16.
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
是
是
A.单一改革 | B.战争统一 | C.社会革命 | D.民族独立 |
18.
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冯太后聪颖惠达
②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③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冯太后聪颖惠达
②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③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19.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国别 项目 | 俄国 | 英国 | 德国 |
生铁(19世纪中叶) | 26万吨 | 385万吨 | 367万吨 |
铁路总长(1861年) | 1500俄里 | 15000俄里 | 10000俄里 |
A.农奴制盛行 |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
C.俄国资本缺乏 |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
20.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发展 | B.日本富商的政治地位高于地方诸侯 |
C.商人成为日本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 D.日本富商的实力和地位都有所上升 |
21.
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
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
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
22.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催化”主要是指日本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天皇不掌握实权 |
C.受到西方殖民侵略 | D.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
23.
《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
B.农耕经济的繁荣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