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古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利”,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以及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主力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残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
(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古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利”,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以及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主力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残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
(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孙中山、***、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后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它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3)***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及其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又各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与***思想是什么关系?
(4)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任选一人举例分析说明。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后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它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3)***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及其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又各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与***思想是什么关系?
(4)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任选一人举例分析说明。
2.判断题- (共4题)
3.单选题- (共21题)
9.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10.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
11.
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
B.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 |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D.为亚洲的民主革命作了直接的思想准备 |
13.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与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同之处体现在前者强调
A.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
15.
《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
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
16.
一定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上述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对清朝统治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发展资本主义 |
17.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曾说:“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
B.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C.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
18.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20.
19世纪末,一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胡适在评价时说:“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严复 |
21.
***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24.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
B.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C.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
D.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25.
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
26.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8.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康有为 |
B.袁世凯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4.选择题- (共3题)
29.
某地连续五天内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记录如下表所示,哪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最高气温(℃) | -1 | 5 | 6 | 8 | 11 |
最低气温(℃) | -7 | -3 | -4 | -4 | 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判断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