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7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1/13

1.判断题(共2题)

1.
德意志天空里,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启蒙思想的经典总结者康德和音乐家贝多芬。
2.
***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思想。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3.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年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4.
孙中山、***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3.单选题(共14题)

5.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6.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8.
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国民革命C.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
9.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  )
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10.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A.B.
C.D.
12.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3.
下图为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残页,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报纸报道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导弹实验成功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5.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A.B.C.D.
16.
朱铭在《中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
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B.C.D.
18.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这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也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下列突出体现这种社会情绪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4.选择题(共8题)

19.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1.

读图为济南某室外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下列四幅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中,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其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

23.

下列不属于克隆的是(  )

24.

下列不属于克隆的是(  )

25.

下列属于克隆的是(  )

①扦插     ②DNA复制     ③胚胎细胞移植       ④精、卵受精作用.

26.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S=15,则框图中①处可以填入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