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
材料二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三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
材料二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三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3.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工业革命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第三次工业革命 |
D.知识经济时代 |
4.
1982年,美国的《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作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作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
6.
“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
7.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8.
二战结束后,重工业的地位逐步被电子工业技术、信息系统、金融业和服务业所代替,带来了产业工人比例下降、工人白领化、雇员专业化等一系列的变化,甚至使大批传统的产业工人失业或被迫转换工作。此现象表明二战后
A.资本主义各国已真正实现工业化 |
B.行业主导部门变化冲击原有社会结构 |
C.社会各阶层间的区别正逐渐消除 |
D.社会保障措施主要针对传统产业工人 |
9.
2015年4月29日,新华科技网发表刘芳宇《一张图看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图中的“四次工业革命”


A.煤炭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
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
10.
《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公共马车
③火车车厢
④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①公共汽车
②公共马车
③火车车厢
④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②①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③①④ |
D.②①④③ |
11.
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
12.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而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性质 |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
13.
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这表明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
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
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 |
14.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 |
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 |
15.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6.
(加试题)15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给予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
D.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认知趋于一致 |
17.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见下图),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A.《时代》杂志提倡个性自由 |
B.互联网取代传统交往方式 |
C.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 |
D.大众传媒控制信息时代 |
3.选择题- (共2题)
19.
如图为中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每个地区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数为水分,中间一位数为热量,右边一位数为光照,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