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表 1 1876 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表 2 2010 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表 1 1876 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表 2 2010 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比较表 1、表 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 18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二者所表现 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 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先天不足”; 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 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 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以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 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上的一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 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 18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二者所表现 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 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先天不足”; 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 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 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以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 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上的一致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21 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3.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
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规则 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其实并足以解择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 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追性质。……
规则 IV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
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和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 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 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 第二, 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 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一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
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
(3)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响 。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 (共18题)
5.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D.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
6.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存天理,灭人欲”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
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8.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
B.自由平等的学说 |
C.社会契约的理念 |
D.议会至上的特点 |
9.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梭伦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10.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 B.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
11.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
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
B.风俗画和文人画 |
C.话本和小说 |
D.元曲和傩戏 |
13.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14.
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小说的兴盛 |
B.文人画的兴起 |
C.京剧的发展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15.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16.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新民主主义论》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
17.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A.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D.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
19.
思想家张申府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指出:“我以为对这两个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实在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不够批判。在深入上,在广泛上,在批判上,今日的新启蒙运动都需要多进步。”这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新启蒙运动( )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 B.对五四精神提出了疑问 |
C.倡导民族自觉与自信 | D.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 |
20.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
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
2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22.
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 D.实施希望工程 |
4.选择题- (共2题)
23.
2009年,通用汽车正式向美国当地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奥巴马总统在很快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政府必须接手这些有危险的私有企业,对他们进行国有化。在通用破产案审理过程中,美国政府决定对该公司投资500亿美元,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对大多数董事会成员进行重新任命。于是,很多媒体评论到:一夜之间由“美帝国主义”摇身一变成“美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的规律在下列哪个文件中已经提出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