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67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6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
2.
从古至今,经济发展均推动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大内(宫城)和宁门(北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灌圃耐得翁在南宋端平二年(1235)所著《都城纪胜》
宋人感叹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门市,此言末业贫者资也。”
——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六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城市化进程,见下表:
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1690年—1990年)
年代
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城市人口比例(%)
1690
4
0.21
8.3
1790
24
3.9
5.1
1820
61
9.6
7.2
1860
392
31.4
19.8
1880
939
50.2
28.2
1920
2722
105.7
51.2
1940
3464
131.7
56.5
1960
18088
178.5
64.7
1990
19289
248.7
61.6
 
——数据来自1992年美国《人口普查》
材料三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到1978年的近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畸形的城市化过程。……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出现城市化的理性和高潮期。我国政府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了,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教育的高速发展。
——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宋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一特征。
(2)阅读材料二,从经济角度分析1960年前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举1790—1920年间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发明”各一例并分析其对世界工业化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共13题)

3.
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下图所示法律出现的原因是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权
B.对外扩张使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
C.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4.
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此修改
A.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
B.合法,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C.不合法,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
D.不合法,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
5.
批评家往往说他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这位被称为是“独裁者”的美国总统是(    )
A.罗斯福 B.尼克松C.里根D.克林顿
6.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理性认识开始于
A.洋务运动前后
B.辛亥革命前后
C.三元里斗争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7.
义和团运动期间衡州“拳匪”代拟的合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六、康有为回国治罪。……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该合约说明了义和团(    )
①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
②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
③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
④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8.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前该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A.实现了青藏高原的繁荣与稳定
B.是依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决定的
C.真正实现了西藏地区的高度自治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9.
1955年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核均衡避免了新的大战
C.两种制度互相借鉴调整D.两极对峙格局得以形成
10.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11.
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①价格革命
②圈地运动
③殖民掠夺
④商业战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下面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
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3.
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进步,以下关于印刷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金刚经》是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抱朴子。仙药》采用了活字印刷
③《古今图书集成》是铜活字印制的最大书籍
④《旌德县志》的印制使用了转轮排字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5.
2014年1月,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在《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其中记载她曾强烈反对韦皇后支持下的安乐公主当“皇太女”。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皇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墓志与史书记载都存在主观性B.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
C.考古发现是唯一真实的证据D.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