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 宋元 | 明清 | “文革”时期 | 改革开放以后 |
形象特点 |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太空行走……这一系列事件无一不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某班同学进行了题为“中国影响世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1)有史学家认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是中国影响世界。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找到了上述图片,你认为能作为证据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祥云火炬在熊熊燃烧了16天后徐徐熄灭。这届奥运会在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迅速崛起的新中国,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北京奥运会承担着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使命,从奥运会会徽和祥云火炬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震惊世界的GDP数值高速增长,不仅让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国家财力亦是今非昔比。从勒紧裤腰带的窘迫年代,到腰杆挺直投入巨资,十六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有序的快速前行,亦让世人感慨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也逐步“强起来”。
三十年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多项科学技术的结晶,神舟七号船、箭、器、星、人各方面的核心技术皆由中国独立自主完成,不仅昭示着中国有能力掌握世界一流的高尖端科技,也意味着各项基础学科的厚积薄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电《翟志刚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3)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请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另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1)有史学家认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是中国影响世界。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找到了上述图片,你认为能作为证据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祥云火炬在熊熊燃烧了16天后徐徐熄灭。这届奥运会在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迅速崛起的新中国,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北京奥运会承担着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使命,从奥运会会徽和祥云火炬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震惊世界的GDP数值高速增长,不仅让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国家财力亦是今非昔比。从勒紧裤腰带的窘迫年代,到腰杆挺直投入巨资,十六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有序的快速前行,亦让世人感慨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也逐步“强起来”。
三十年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多项科学技术的结晶,神舟七号船、箭、器、星、人各方面的核心技术皆由中国独立自主完成,不仅昭示着中国有能力掌握世界一流的高尖端科技,也意味着各项基础学科的厚积薄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电《翟志刚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3)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请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另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原因。
3.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具体史实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具体史实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
3.单选题- (共16题)
4.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
C.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
D.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
6.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7.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D.“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9.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
10.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 B.康乾盛世 |
C.维新变法时期 | D.民国初期 |
1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3.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
14.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
C.改革开放的实践 |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
15.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16.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的客观要求是指( )
A.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C.避免学术问题的政治化 |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7.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对邓小平这句话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②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②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