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
请回答:(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而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阅读后,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4)
(2)材料二“犯上作乱”怎样理解?“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4)
(3)材料四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6)
(4)你怎样认识反孔教的负面作用?(4)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而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阅读后,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4)
(2)材料二“犯上作乱”怎样理解?“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4)
(3)材料四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6)
(4)你怎样认识反孔教的负面作用?(4)
2.单选题- (共17题)
3.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11.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与本身的分布状态 |
C.与物理学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12.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4.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15.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③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④反对民族压迫
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③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④反对民族压迫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6.
延安时期***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 (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 |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 |
17.
“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18.
记者小王在河北某农村小学采访时,发现一男孩一手握放羊鞭,一手握笔在教室外认真“旁听”,小王告诉他要以法律为武器,保证自己实现上学的梦想,该法律武器应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B.《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19.
“效果历史”的提出者德国学者伽达默尔说“在构成我们的存在的过程中,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偏见并非必然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并非不可避免的歪曲真理,事实上,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方向性。”以下对他这段话的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
A.判断也是偏见的组成部分 |
B.历史认识过程中应尽力追求真实的历史 |
C.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历史认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
D.历史不仅是认识过去,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
3.选择题- (共10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