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366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
材料二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经典力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述其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出现在哪次科学革命中?分别属于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
(4)概述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2.
201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八周年,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嘱目。究其原因,邓小平同志早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就已阐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2)19世纪90年代,中国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事件是什么?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3)“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革命理论是什么?它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是谁?其思想内涵丰富,请举三例加以说明。

2.单选题(共25题)

3.
在雄壮的《国际歌》歌声中,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主席台的顶端挂着12个红色大字“在***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了。这次会议是
A.七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4.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内燃机的出现
C.发电机的发明
D.计算机的出现
5.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
A.巴黎公社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十月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6.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7.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其历史作用的共同点
A.发展了人文主义
B.否定了宗教的作用
C.抨击了封建制度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8.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权主义
D.理性主义
9.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0.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卢梭
B.康德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11.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2.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13.
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14.
运用高科技手段,人们将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再现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墙面上,引起很大轰动。这一名画的作者是
A.唐朝吴道子
B.北宋张择端
C.明代徐渭
D.清代郑板桥
15.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世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16.
1918年,李大钊发表文章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历一番苦痛。……这新纪元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从当时情况看,李大钊所说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
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17.
下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北大校徽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④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其典范作品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庶民的胜利》
19.
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强大潮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实业救国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0.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D.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21.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创造性地回答了
A.社会主义分几步走的问题
B.怎样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
D.建立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2.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它
A.反映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B.描绘了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D.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23.
下列中国科技成果中,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把宇航员送人太空
24.
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5.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最有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C.***提出了“双百”方针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26.
1956年春,***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针对的问题是
①政治问题
②艺术问题
③经济问题
④学术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
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的代表作是
A.《思想者》
B.《向日葵》
C.《格尔尼卡》
D.《日出•印象》

3.选择题(共2题)

28.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烟台市工作起步早、措施好、成效显著。如果由你来主持一个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讲座,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

29.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烟台市工作起步早、措施好、成效显著。如果由你来主持一个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讲座,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