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 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1903年,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躯体为宗旨。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袛为宗旨。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1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整理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1903年,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躯体为宗旨。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袛为宗旨。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1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整理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4.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5.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
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
6.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
B.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
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
D.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
7.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
8.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
B.具有鲜明的反帝的内涵 |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9.
某博客在分析***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
C.工人运动发展和中共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
D.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
10.
***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神舟”号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1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 B.④③②① | C.②③④① | D.④①②③ |
13.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神舟5号”“神舟6号”发射成功 |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