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66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2.单选题(共15题)

3.
鸦片战争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了“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的现象;光绪中叶后,贵州新城布依族生活区“廉价而又适用的孟买棉纱完全排挤了用本地棉花的手纺纱”。这种情况表明
A.少数民族生活实现国际化
B.经济落后地区更易于融入世界市场
C.内地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D.西南自然经济破坏程度不逊于沿海
4.
二战后,西欧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创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资格为其他国家恢复经济而分担成本,他们在某些贸易上存在互补,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互补性贸易。此现象可以解释西欧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B.接受美国援助有必要性
C.不愿接受马歇尔计划
D.经济发展必须重新起步
5.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6.
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频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
A.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商帮出现于明初期
C. 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 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7.
《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
A.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8.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9.
阅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时间
银行迁移
1928年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
1930年
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
1931年
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沪
1933年
东莱银行从天津迁至上海
 
A.近代中国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B.经济危机促使金融调整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D.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
10.
伊拉斯漠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俊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漠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11.
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
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B.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
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
12.
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13.
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将人类置于自然界之中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14.
1945年,德国溃败后,美国俘获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130名优秀的火箭专家并缴获了相关技术设备,为发展美国的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这反映了
A.军事技术影响了二战的结局
B.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德国
C.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D.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5.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16.
左宗棠认为中西二学虽有“虚”“实”之别,但同时指出二者“各是其是,两不相逾”,并进一步肯定西学的“器用”价值。此看法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对西方科技持否定态度
D.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
17.
(题文)1978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
A.开始淡化科技领域的意识形态
B.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落后的现实
C.准备用科学技术引领改革开放
D.在科技发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