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5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中国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欧洲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根
1561~1628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
1643~1717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并结合近代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主要表现说明“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这一评论。
材料二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列入中国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材料二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辽宁号”列入中国海军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班级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
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
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针对材料中对待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1)两则材料反映了孟子什么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与当今思想有何本质区别?
材料二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孔教与共和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备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待“孔教”的态度有何不同二者的实质目的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
 
中国
西方




黄宗羲(1610—1695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伏尔泰(1694—1778年)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了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年)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年)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3)17世纪的中国和(3)18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西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支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2.单选题(共12题)

4.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B.仁政和道德教育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
5.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6.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A.AB.BC.CD.D
7.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走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这一寓言故事可证明下列古希腊先贤那句名言的正确性(    )
A.“理性是与生俱来的”B.“人生而平等”
C.“人是万物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
8.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A.AB.BC.CD.D
9.
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遍布四川各地的供电网络遭受到毁灭性得破坏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人类用电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主要得益于(    )
A.瓦特 B.普朗克C.法拉第D.爱因斯坦
10.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11.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12.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C.符合中国实际国情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13.
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4.
2015年是互联网正式出现46周年。有文章说:“目前中国互联网将面临如下转变:由网络娱乐到电子商务的转变;由可用网络到可信网络的转变;网络速度向高速互联网的转变;接入设备由PC到移动终端的转变;网络普及将会达到‘随时’、‘随地’、‘人人’……”这里的“由可用网络到可信网络的转变”说明(    )
A.网络的实用性将大大增强
B.网络的安全性和信任度将大为提高
C.网络的经济价值会明显提高
D.网络的服务范围和普及率会逐步改变
15.
据说,有一天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在看到一群奥地利皇室成员后,歌德立刻恭敬地站到路边。贝多芬对他说:“您大可不必这样做,贵族们的派头是愚蠢的,只能显示出他们的庸碌无能。”但歌德仍拘谨地站在路边并露出谦卑的微笑。事后,贝多芬痛心地对歌德说:“您对他们过分尊敬了。”由此可见,贝多芬
A.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对腐朽的封建统治深恶痛绝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C.受德国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较大
D.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