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年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5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简答题(共1题)

1.
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罗马统治者一直注重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请问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指出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影响。
(2)美国在独立之初,为改变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初的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该成果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4)请列举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5)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制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判断题(共5题)

2.
中共“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
下面这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加入某一地区性国际组织而发行的。该组织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4.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5.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6.
1905年,中国同盟会把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政治纲领,写进了同盟会章程。

3.材料分析题(共2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8.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先秦时期的哪一本儒学典籍?两宋时期儒学体系先后有了怎样的发展?请列举一位当时的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在“人体”研究引领下,16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在“天体“研究影响下,17世纪的欧洲在科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类型书籍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直接作用。“中卷”类型书籍的传播反映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有何发展?
(4)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科学创新两者的关系。

4.单选题(共21题)

9.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0.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军西征
B.英法联军侵华
C.武昌起义
D.国民革命军北伐
11.
下图为近代日本发动的黄海大战的图片。此战的直接影响是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C.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12.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1935年,由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与这首歌曲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太原会战
D.辽沈战役
14.
(题文)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15.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回俄国的主要目的是
A.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
B.建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号召人民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
16.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7.
针对香港立法会部分候任议员在宣誓仪式上公然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其中包括“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解释
A. 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举措
B. 有助于促进香港回归和社会稳定
C. 是坚持“九二共识“的直接体现
D. 是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政治基础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中,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
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英国等国起草的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俄罗斯等国投了反对票,草案未获通过。中方认为此草案无助于解决叙利亚化武问题,无助于推进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来解决叙利亚问题。中方这一做法主要表明
A.中俄通过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B.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有关活动
D.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21.
苏联解体以后,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A.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22.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23.
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耧车
B.筒车
C.犁耕法
D.翻车
24.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正式形成
B.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雕版印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逐渐松弛
25.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白瓷闻名于世,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北宋
26.
***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
27.
鲁迅说:“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最早提出“文学改良”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28.
“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事件是指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5号”成功返回地面
D.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29.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
B.
C.
D.

5.选择题(共2题)

30.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塞外草长莺飞的早春时节,独处异乡的诗人怎会不向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江南?怎会不思念远方的亲人?

②一些不纯洁的想法,将事物的本质层层遮蔽,使人误以为云遮雾罩方可包罗万象,人为地把一切都弄得很复杂。

③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以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④新时期以来,诗歌的发展和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⑤如果明知道这里隐患重重,却还是被“各种原因”束缚了手脚,首鼠两端,一旦更多、更大的事故发生,恐怕要落个补救无门,追悔莫及的结局。

⑥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尽火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3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塞外草长莺飞的早春时节,独处异乡的诗人怎会不向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江南?怎会不思念远方的亲人?

②一些不纯洁的想法,将事物的本质层层遮蔽,使人误以为云遮雾罩方可包罗万象,人为地把一切都弄得很复杂。

③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以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④新时期以来,诗歌的发展和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⑤如果明知道这里隐患重重,却还是被“各种原因”束缚了手脚,首鼠两端,一旦更多、更大的事故发生,恐怕要落个补救无门,追悔莫及的结局。

⑥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尽火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