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3分)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9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6分)
材料: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3分)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9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6分)
2.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单选题- (共18题)
3.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
B.主权在民 |
C.思想的自由 |
D.社会契约 |
5.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
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
6.
灾难电影《201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说:“对我而言,我喜欢描述城市遭受虚拟的劫难,那样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材料反映出电影艺术能够
A.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普世价值 |
B.推动世界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 |
C.打破神秘主义的世界末日预言 |
D.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人文思考 |
7.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8.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C.普朗克的量子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9.
“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
B.煤炭的使用率降低 |
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
D.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
10.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 | B.牛顿 | C.普朗克 | D.爱因斯坦 |
11.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
12.
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
13.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14.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
B.具有鲜明的反帝的内涵 |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15.
某博客在分析***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
C.工人运动发展和中共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
D.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
16.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下列哪一思想不能反映20世纪中国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
A.维新思想 |
B.三民主义思想 |
C.民主和科学思想 |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17.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神舟”号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1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 B.④③②① | C.②③④① | D.④①②③ |
19.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神舟5号”“神舟6号”发射成功 |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20.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支离破碎的感觉”。文中他的作品是
A.《石工》 |
B.《格尔尼卡》 |
C.《日出·印象》 |
D.《自由引导人民》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