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启蒙思想的总结性人物是谁?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启蒙思想的总结性人物是谁?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
连线题(注意:把选项填到括号里,连线不给分)
浪漫主义文学(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实主义文学( ) B《悲惨世界》
康德 ( ) C《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 ) D《红与黑》
牛顿 ( ) E《纯粹理性批判》
浪漫主义文学(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实主义文学( ) B《悲惨世界》
康德 ( ) C《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 ) D《红与黑》
牛顿 ( ) E《纯粹理性批判》
2.单选题- (共27题)
5.
有美术史家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把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比作高山的峻岭,把拉斐尔的画比作广阔明朗的原野,然而这些艺术特点的产生,皆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 |
B.理性主义思想 |
C.浪漫主义思想 |
D.现实主义思想 |
12.
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A.教会的“因行称义” |
B.加尔文的“先定论” |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
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
13.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A.普罗塔哥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1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宋词、唐诗、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17.
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
①汽车
②火车
③轮船
④飞机
①汽车
②火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
20.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27.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是哪一成就
A.将“东方红-1”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D.“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