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理)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5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启蒙思想的总结性人物是谁?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
连线题(注意:把选项填到括号里,连线不给分)
浪漫主义文学(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实主义文学(    ) B《悲惨世界》
康德 (    ) C《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    ) D《红与黑》
牛顿 (    ) E《纯粹理性批判》

2.单选题(共27题)

3.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
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5.
有美术史家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把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比作高山的峻岭,把拉斐尔的画比作广阔明朗的原野,然而这些艺术特点的产生,皆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浪漫主义思想
D.现实主义思想
6.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思想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7.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8.
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瓦特——内燃机
B.达尔文——量子理论
C.爱迪生——汽车
D.爱因斯坦——相对论
9.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思想
10.
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事物客观的本质
C.“神”的本质
D.人和人类社会
11.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圣母画像,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由平等
D.政治民主
12.
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A.教会的“因行称义”
B.加尔文的“先定论”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13.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4.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智者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宗教改革领导者
1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6.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7.
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
①汽车
②火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
标志人类科学时代开始的是
A.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B.伽利略“实验事实”及严密逻辑体系的开创
C.牛顿力学的创立
D.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19.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1.
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22.
近代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
C.严复
D.胡适
23.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24.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曾国藩
25.
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6.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领导工人运动
B.采取暴力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27.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是哪一成就
A.将“东方红-1”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
28.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的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29.
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
A.卓别林B.格利菲斯
C.贝尔德D.卢米埃尔兄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1